事物的各個環節互相聯係著,減少某個環節,會引起其餘環節的變化,這種環節上的變化必須對整個事物的革新改造有益,否則,減少這個環節就得不償失。有時減少一個舊環節,卻增加了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新環節。比如,一台機床,減少一個操作步驟環節,以增加兩個機構結構環節為代價。像這種環節上的更新,就不可取。再以耳機為例,耳機使人們得以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收聽音樂。但是,耳機與收放機之間的那條連線卻惹人討厭。把這條連線作為減少的環節,利用紅外線接受發射機的信號,於是,設計出一種用起來格外方便的無線耳機。

    假設,把吊扇作為一個減少環節的對象,那麽,你將減少什麽環節?可不可以減少扇葉這個環節,發明設計一種無葉風扇?可不可以減少吊杆和拖線兩個環節,發明設計一種插入式電風扇,像插入式燈泡一樣用插頭掛在天花板上,使這種插入式電風扇安裝便利,價格低廉呢?減少環節法不但用在設備的改造和工藝的革新以及產品的開發設計中大有成效,在其他領域具有同樣的意義,如無珠算盤訓練;去掉一篇文章中間隔的每一個字或標點符號,形成空格讓學生填寫,這都是減少環節創新的結果。

    從整體到環節,從環節到整體;從此環節到彼環節,從舊環節到新環節,這是認識事物的過程,也是除舊立新的過程。用較少的環節代替較多的環節,用簡單的環節代替複雜的環節,用先進的環節代替落後的環節,是創造新事物的方向,我們隻要科學地合理地減少或更新事物的環節,就可以做出新的創造。

    精簡環節創造法的應用要領

    (1)把構成某一事物的每個成分及形式叫做組成該事物的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功能。一事物的環節越多,其構成就越複雜。因而可以設想通過改變已有事物的環節、減少環節、合並環節以達到創新的目的。

    (2)認真了解事物的各個環節,尋找落後的環節、功能衰退的環節、意義不大的環節、作用不明顯的環節。確定哪個環節可以取消、哪個環節可以合並。

    (3)要合理地減少環節,減少環節以後要對整個事物有益。

    心動不如行動

    你最近一個未去實施的好設想是什麽?為什麽不去實施?

    我沒有時間。

    我不知道下一步做什麽。

    我推銷不出去。

    我得不到任何支持。

    我沒有條件。

    我害怕失敗。

    我沒有真正賣力氣。

    這些理由都不錯,但不管它們是好是壞,它們都是妨礙你把設想變成行動的借口。排除這些借口是勇士的工作。

    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對這些是深有體會的。16世紀時,當他在韋拉克魯斯登陸,卸下裝備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船燒掉。然後他給屬下打氣說:“勇士們,現在你們隻有去戰鬥,或是去死。”他之所以燒船就是為了排除第三條路,即向後轉回西班牙。他知道這是給失敗留的一條退路,燒船有力地刺激了其下屬去取勝。因此,你必須為你的設想作出犧牲,你必須學會燒掉你的船以使你自己相信無回頭路可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