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乙炔能切割鋼板,能不能切割水泥?經過研究試驗,研究出了乙炔切割水泥的工藝。

    (2)相似聯想從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對與它的性質上相近或相似的事物的感知與回憶,稱為相似聯想。在創造活動中,相似聯想與接近聯想不同之外,是不受兩個事物是否接近的限製,有時兩個事物表麵上看來差距很大,但隻要它們在某一方麵或某些方麵有相同或相似之處,就可以運用相似聯想把它們聯接起來,把對某個問題的解決辦法用到解決另一個問題上去。這樣,有助於把創造思維由一個技術領域轉移到另一個技術領域,從熟悉的領域引導到陌生的領域。

    我國建築工匠的祖師——魯班發明鋸的過程,就是運用相似聯想的典型事例。有一次,魯班造一座宮殿,需要很多大木料,就叫他的徒弟用斧子上山去砍樹。一天砍不了幾棵,魯班很著急,親自上山去看。山很陡,他抓住樹根和雜草,一步一步往上爬。突然,手指被一根小草劃破了。小草怎麽會這樣厲害?魯班仔細一看,發現小草的葉子邊上有許多小齒。他試了試,在手指上一拉就是一道口子。他想,如果照小草的葉子那樣,用鐵打一把帶齒的工具,在樹上來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強得多嗎?他馬上回去打了一把,一試,果然比用斧子砍又快又省力。魯班就這樣發明了鋸。

    (3)對比聯想對比聯想是由給定事物聯想到在空間、時間、形狀、特性等方麵與之相反的思維活動。

    例如:光明→黑暗放大→縮小船→潛艇1901年出現的除塵器是吹式的,當在倫敦某火車站的一節車廂裏表演時,這種除塵器曾將車廂裏吹得塵土飛揚,叫人透不過氣來。這個現象引起了一位名叫赫伯布斯的在場者的注意。

    他想:吹塵不行!那麽反過來吸塵行不行呢?回家後,他用手絹捂住嘴趴在地毯上使勁吸氣,結果灰塵被吸濾到手絹上了。赫伯布斯因此發明了帶灰塵過濾裝置的真空負壓吸塵器。

    強製聯想

    將兩類並無內在聯係的事物因某種需要而強製聯係起來的思維方式即為強製聯想。

    如1997年在第十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獲得銅獎的記事發卡,便是一個強製聯想發明創造獲得成功的實例。

    劉旭同學的小姨是一位經理,經常為丟掉記事本而苦惱。劉旭便用音樂門鈴的元件、小磁塊、塑皮本、女式手袋,發明了一種防丟筆記本。它的原理是以小磁塊做開關,把它裝配在女式手袋中,塑皮本內安裝上音樂門鈴的線路,當人們從手袋中拿出塑皮本時,塑皮本就開始發出音樂,直至當使用者將塑皮本放入手袋中時,音樂聲才停止。劉旭把它送給小姨,小姨很高興,誇劉旭肯動腦筋。可不久,小姨把它又退還了劉旭。小姨說丟是不全丟,可寫字的時候音樂吵人;另外,體積也較大,不便於攜帶。劉旭沒有泄氣,又繼續進行探討,邊觀察邊思考。一天,劉旭看見小姨梳頭時,扯下了一個漂亮的大發卡。梳好頭後,她又趕緊把它別在頭發上。這時劉旭想,小姨特別愛戴漂亮的發卡,設計一種能記事的發卡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劉旭高興極了。從此,他便悄悄地幹起來。通過一個假期的努力,一個新穎別致的記事發卡便在劉旭的手中誕生了。本來,發卡與筆、筆記本是兩類毫不相幹的事物,為了某種需要,小發明人硬是把它們聯係起來,並獲得了成功。人們在欣賞這項發明的成功之處時,無不為這種強製聯想的方式叫好。

    實踐證明,將聯想思維分成若幹類型進行訓練,有助於較快地提高聯想思維的能力。但在創新過程中不能預先規定好使用哪種類型的聯想去幫助創新,隻能是讓聯想去自由地發揮。因此,我們還要加強多種聯想的綜合訓練,采用綜合聯想鏈的方式進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