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之謎

    達爾文深知,物種變化的觀點一旦發表,將會遭到教會的激烈反對,而且人們也不會輕易相信物種是變化的,他必須以確鑿的證據說明物種為什麽會變化。

    回國後,他首先搜集動物、植物在家養情況下變異的事實。

    他印發了許多調查表,向動物飼養家和作物育種家搜集資料,還廣泛閱讀書刊,包括中國的農書。

    當時英國社會掀起一股養鴿熱,經常舉辦鴿子展覽和競賽。達爾文也參加了兩個養鴿俱樂部。

    達爾文發現,家鴿的品種至少有20種以上,有的嗉囊肥大,有的鼻子很高,還有的尾羽很大,像一把扇子……他對各種類型的家鴿進行了解剖,結果發現這些家鴿雖然外型差別很大,內部構造和骨骼卻相差不多。他又進一步調查了這些家鴿的飼養史,原來,它們都是由一種野生鴿——岩鴿演變來的,是人為幹涉使它們演化為不同種類。

    例如有一種突胸鴿,它的嗉囊像個皮球似的掛在胸前,那是開始時,人們發現有的鴿子的嗉囊比別的鴿子大一些,於是就專門挑選嗉囊大的鴿子進行交配,經過幾代連續交配,最後就培育出了突胸鴿。

    他還考察了世界各地的馬。馬的顏色各種各樣,有白的、黑的、栗色的、花斑的……馬的類型也有許多種,有跑馬、馱馬……而原始的馬是黃棕色的,個子也很小。

    野馬怎樣變成種類繁多的家馬呢?主要是人工選擇的作用。一旦馬的顏色有一點變異,人們喜歡什麽顏色的馬,就把它保存下來加以繁殖;在賽馬中,把跑得快的馬留下來繁殖,並加以訓練,就成了良種跑馬。

    達爾文還觀察了金魚、細毛羊、奶牛、狗及各種花卉,他得出結論,是人類把家養生物改變得那樣完善。他寫道:“具有不同特征的動植物品種可能起源於共同的祖先,它們在人工幹涉下,逐漸形成了人們需要的新品種,我概括為人工選擇。”

    使他感到迷惑難解的是,自然界的新物種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個問題日夜縈繞在他腦際中,連乘車時也在思索著。

    1838年10月的一天,為了消遣一下,他拿起了一本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看,忽然,他心中的謎被解開了。

    馬爾薩斯寫道,任何動物的繁殖速度都大於它們食物的增長速度,這樣就會有一部分生物在生存競爭中死亡,從而使動物和它們的食物達到新的平衡。比如森林中有50頭梅花鹿,個個長得都很健壯。隨著鹿的增多,森林中的食物變得不夠吃了,於是大批的鹿死亡,隻有身體強壯的鹿幸存下來。

    這給了達爾文很大啟示。自然界中這種生存鬥爭比比皆是。每一個生物都在為生存而鬥爭,在鬥爭中,不利的變異被淘汰,有利的變異被保留下來。

    他想到在北大西洋馬德拉島上的昆蟲,它們當中大部分翅膀都退化了,不能飛,而少數翅膀又特別發達。達爾文現在明白了,原來馬德拉島上經常刮大風,那些會飛的昆蟲大部分都被刮到海裏淹死了,隻有少數翅膀特別發達的,或爬在地上不會飛的昆蟲才被保存下來,經過許多年,島上就隻剩下翅膀特別發達或不會飛的昆蟲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