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了苛性鉀以後,戴維立即著手分解另一種堿——苛性鈉,並很快獲得成功。他為這種從苛性鈉中分離出來的新的金屬元素,取名為“蘇打素”,譯成中文即是“鈉”。

    鉀和鈉的性質有很多相似之處,隻不過,鈉的金屬活動性比鉀略微差一點兒。鈉是黃色的火焰,鉀是淡紫色的火焰。所以當時人們都說:“戴維發現了雙胞胎元素!”

    戴維的科研成就很多。1800年研究電解,從理論上解釋了電解過程,指出與電極具有相反電荷的帶電質點能按相對親和力的大小排列成一係列,這實際上是現代電化學的基礎;1802年開創了農業化學;繼1807年用電解法離析出金屬鉀和鈉之後,他在1808年又分離出金屬鈣、鍶、鋇和鎂,他對堿金屬的詳細研究,為拉瓦錫所指出的“所有堿都含有氧”,提供了證明;推翻了拉瓦錫關於所有酸中都含有氧的觀點,提出所有酸含有氫而不是氧。此外,他對氯、碘及其化合物、金剛石、鉑的催化作用等方麵也都做了卓有成果的研究。

    戴維的一生與榮譽相伴,他在1805年獲科普利獎章,1807年因在皇家學會演講“論電的化學作用”,獲拿破侖的3000法郎獎金,這是獎給當年最重要的電學研究項目的獎金,1813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通訊院士,1816年獲倫福德獎章,1827年獲皇家獎章。1820年戴維出任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主席。1829年5月29日他卒於瑞士日內瓦。

    二、元素周期率的發現

    化學的迷宮

    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那是一個化學元素大發現的年代,由於電解法、光譜分析等新方法的運用,新元素被人們一個個找出來,平均每兩年半就有一個新元素被發現。到1869年,人們已經發現了63種元素。

    那時候,最令化學家們激動的事莫過於發現新元素了。可是,誰也說不清,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元素,又應當怎樣去尋找新元素,人們隻是在盲目地摸索著。

    更令化學家們傷腦筋的是,隨著新發現元素的增多,隨著人們對這些元素性質了解的增多,人們反而被眼前這紛繁複雜的化學世界給搞糊塗了。

    你看,63種元素的性質是那樣的不同,有的是氣體,有的是液體,有的是固體;有的重,有的輕;有的軟,有的硬;有的有味,有的無味;有的放在空氣中自己就會燃燒,有的存放幾千年也不會起變化;有的遇水就爆炸,有的放在水中煮三天三夜也紋絲不動……這63種元素每一種又能和其他物質反應生成幾十種、幾百種甚至上千種化合物。

    盡管人們對每一種元素都已有了相當詳盡的了解,能測出每一種元素的原子量、比重、沸點、熔點,知道它們和氧如何反應,和氫如何反應,和酸,堿生成什麽,甚至能測出反應時能生成多少熱……大學教授們對這些元素和它們的化合物的性質能講上幾個星期、幾個月。可是這些枝枝節節講得越多,人們就越是不得要領,仿佛被引進了一個沒有頭緒的化學迷宮之中。難道世界上化學物質就是這樣偶然地、雜亂無章地湊到一起的嗎?各種元素之間有沒有什麽內在的聯係?有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律支配它們呢?

    許多化學家們早就不滿意這種混亂無序的狀態了,他們開始思索和尋求這一連串問題的答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