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卡門離開哥廷根前往亞琛任教時,已經奠定了他的基本流體力學理論權威的基礎。不久,他擔任亞琛工學院空氣動力研究所所長。他在亞琛工作期間,組織並主持了三次國際應用力學會議。卡門和他的老師普朗特合作研究,突破了如今仍被人們視為流體力學最大難題的“湍流”問題,雖然這個問題至今仍困擾著人類,但“湍流”問題的研究在這一時期獲得了第一次重大進展。卡門和普朗特的湍流理論,現在仍是工程湍流計算中的重要依據,成為流體力學的經典理論。

    1929年卡門出任加州理工學院航空實驗室主任時,美國的航空工業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從1930年到1942年,經過12年的努力,卡門領導的加州理工學院航空實驗室,已經成為國際流體力學研究中心。卡門在整個流體力學領域,指導了兩代科學家和工程師,開拓了新領域,為航空技術奠定了紮實的科學基礎。

    1945年,卡門起草了一份關於航空工業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報告。報告分析了兩次世界大戰中的人力、武器、科學技術的作用,還具體探討了超音速飛行和火箭的技術問題,這篇報告對美國當局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在卡門的倡導、呼籲下,美國逐步成立了一些研究機構。1947年超音速無人駕駛飛機發展中心成立;1948年著名的智囊機構——蘭德公司成立;1952年阿諾德航空工程公司成立;1957年成立了國家原子能委員會。到1957年,卡門的計劃大多已付諸實施,火箭、導彈已經大量生產,超音速飛機橫越大洋,人造衛星也已經圍繞著地球運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熄滅之後,卡門全心地致力於發展國際航空事業。50年代,卡門主持了兩次國際航空會議,創建了國際宇航科學協會,成立了國際宇航科學院,推動了國際宇航事業的發展。

    當時十分脆弱的中國航空事業也得益於卡門的指點。1929年,卡門路經中國,建議在清華大學開設航空課程。抗戰爆發後,清華大學創辦航空係,卡門派他的弟子、航空技術專家沃登道夫來華擔任該係的科學顧問。

    卡門在加州理工學院時期,還培養了一批出色的中國科學家,他們之中有眾人熟知的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以及美籍華人林家翹等。其中錢學森在30年代末期火箭技術還處於摸索階段就與其他幾位年輕科學家看到了這一技術的發展遠景,成立了一個名叫“火箭俱樂部”

    的研究小組。這一小組後來發展為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成為全世界火箭噴氣技術的一大中心。

    卡門在漫長的科學生涯中,對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尤其是以此為基礎的航空技術貢獻卓著。他不僅是宇航工業技術的研製者,更是國際航天事業的組織者,他同時涉足理論和應用科學兩大領域。直到70歲時,卡門還集中精力研究一門他所生疏的學科——燃燒學,他把燃燒化學與流體力學結合起來,奠定了現代燃燒理論的基礎。

    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發現

    1900年4月25日,伏爾夫崗·泡利(1900~1958)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