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人具有一定的高智能性和專業性

    計算機犯罪,從世界範圍看,集中發生在經濟發達、教育程度高、計算機知識及應用普及率比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其犯罪者多為受過較好的計算機技術、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教育或者培訓,相當一部分人為高學曆,他們在犯罪過程中,能熟練運用所學的計算機技術和專業知識,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高智能性和專業性,從犯罪人的社會地位上看,許多人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相當一部分人是單位內部的具有一定管理權的係統管理人員或某部門的主管。在計算機犯罪人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的青少年黑客。目前,網絡用戶中不少是青少年學生,這部分人由於好奇心強、喜好模仿和追求刺激,對黑客技術十分感興趣,許多人從互聯網上獲取黑客工具,肆無忌憚進行試驗,並將自己非法侵入安全性強的重要的網站,作為在“同行”中炫耀的資本。這些青少年不一定是超常的學生,但是都具有超常的能力。

    (二)計算機犯罪手段特殊、具有較強的隱蔽性

    計算機犯罪與傳統犯罪相比,不同於傳統犯罪,其犯罪手段方式隱蔽,犯罪人藏匿於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敲擊著鍵盤,通過調製解調器連接到他人的計算機中。而計算機犯罪的對象一般是係統的功能、應用程序、計算機數據等類型的對象,犯罪一般不會造成物理性損壞,因而難以引起人們的發現。加上計算機網絡範圍廣泛、處理的信息量極其龐大,處理速度極快,所以,要想查出犯罪人,困難較大。另外,由於計算機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現有的技術和現行的管理,還不能做到用戶的網上身份和真實身份一致。加之有些網站,提供匿名網絡服務,許多人不經過身份登記直接進入網絡,以虛擬身份進行各種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發現了其犯罪行為,往往也難以確定行為人的真實身份。

    (三)計算機犯罪造成的社會後果嚴重

    計算機犯罪的發生,使處於發展關鍵時期的計算機網絡發展及電子商務發展受到嚴重打擊和傷害。這類犯罪的出現,嚴重挫傷了人們對計算機這一高科技產品帶來的新型領域的信心,阻礙了計算機運用的普及和發展。另外,計算機犯罪,又直接侵害到計算機網絡及電子商務中的巨大的社會財富,而且網絡聯係著社會的方方麵麵,一旦遭到破壞,將有可能波及各行各業,造成嚴重損害。

    (四)犯罪黑數的高值化

    造成計算機犯罪黑數數值過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1.計算機犯罪是謹慎而周到的,進入一個係統的方法是不易被偵查的。

    對於某些有計算機犯罪經驗的人來說,既然懂得怎樣利用計算機來犯罪,也就更懂得如何利用計算機來消滅罪證,保護自己。例如,犯罪分子在執行完“犯罪程序”後再加上一條指令,可以讓計算機抹掉前麵的程序記錄,是犯罪絲毫不露馬腳。即使是留下證據,也因這些“犯罪指令”都是不可直接閱讀的電磁記錄,很難查清和確認計算機具體在哪些部位和工作環節上被做了手腳,偵查人員也多因不懂計算機專業知識,麵對這些無可奈何。在計算機技術發達的美國,計算機銀行盜竊案的破案率僅為2%,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破案率也就難以高估了。

    2.受害人例如銀行、保險公司、財政機構,因害怕損害它們的信譽,並不願意說明其遭受的損失。

    在計算機網絡犯罪內,犯罪分子探索到它們認為是有“價值”的信息後,就向信息的管理者――通常是大公司或大銀行發出威脅,揚言如果不定期給他們送錢,公司的電腦資料將會遭到破壞,或被植入電腦病毒,或重要資料被銷毀、轉移。這實質上是計算機世界裏赤裸裸的敲詐。據《今日美國》報道,計算機犯罪每年給全世界電腦網絡帶來的損失高達100億美元。更為嚴重的是,許多大金融公司在發現計算機罪犯在網上入侵後,通常采用自吞苦果的做法,寧可自己受損也不舉報、不聲張。美國聯邦調查局1996年的一次調查表明,42%的被調查企業承認在過去12個月中曾遭受計算機犯罪侵害。

    第三節 計算機犯罪的原因

    計算機犯罪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發展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犯罪,在計算機的應用和發展過程中,難免還有諸多不夠完善的方麵,這就給計算機犯罪的發生提供了條件,仔細分析,計算機犯罪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反常的公眾心理因素

    計算機犯罪同其他的犯罪一樣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但它又與傳統的犯罪有區別,人們往往很難將其與暴力、欺詐等傳統犯罪等同起來,甚至有些不把它當作犯罪行為,而認為是一種超人的英雄行為,這種反常的公眾心理狀況,減輕了犯罪分子的負罪感覺,在客觀上成為了計算機犯罪的誘因,而導致反常社會公眾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計算機犯罪人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且外表可能與傳統犯罪中的犯罪人有較大的不同,另外,計算機犯罪這類行為方式比較隱蔽,很少使用物理破壞手段損害設備,行為對象多是那些計算機數據或計算機應用程序,造成的損害難以被公眾直接了解。公眾難以見到個人直接受害的淒楚場麵,這些特點,是公眾難以將計算機犯罪人與明火執仗、恃強淩弱的傳統犯罪的犯罪分子歸為一類,因而,公眾在心理上不僅不把他們作為犯罪人來看待,反而對於這些犯罪人產生了一種羨慕和敬佩的心理,對於這種不附加任何暴力的犯罪行為,有些人甚至產生了一種向往,這種反常的公眾心理,不但沒有給犯罪人以應有的譴責,反而給犯罪人以心理上的獎賞,誘使一部分人加入犯罪的行列。二是網絡空間反主流亞文化思想的消極影響,誘發了部分計算機犯罪的發生。目前的計算機用戶群中,主要成員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這些人將計算機、網絡技術視為他們挑戰限製、伸張個性的工具。其中有一部分人,受到了不良亞文化思想的消極影響,將網絡空間視為絕對自由的空間,憑借銳利的技術工具,藐視他人的正當權利和法律的威嚴。這種反主流的亞文化觀念,使一部分人形成了不正確的信仰和觀念,成為誘使這些人犯罪的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