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泉

    我同立勝相識是上個世紀90年代前期。1988年至1991年,他在山東大學哲學係讀研究生,導師恰是我的北京大學的學兄樊瑞平教授。讀研究生期間,立勝參與導師主持的“中國當代哲學”課題研究,接觸了毛澤東晚年的一些材料,“被晚年毛澤東憂國憂民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而嘔心瀝血的精神所吸引”(立勝語),遂決心將晚年毛澤東的研究繼續下去。那時,我還不認識立勝,但是他所選擇的研究方向,在大的方麵同我多年所從事的研究是一致的。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在學術活動中相識。立勝同我是兩代人,我年長他25歲,但是在學術方麵的交流中,我們結下友誼,成了朋友,也就是人們說的“忘年交”。

    選擇晚年毛澤東作為研究方向後,立勝果然苦心孤詣,時廢寢食,以“論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為題目,寫出十幾萬字的碩士論文。這篇論文經過擴充、完善,形成了他本人研究晚年毛澤東的第一部專著——《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這時,應該說,立勝從事毛澤東研究並不太久,但其著作已經顯示出紮實勤勉的精神和後生可畏的功力。1993年,陝西人民出版社獎掖後學,出版了立勝的著作,引起同行關注,還被評為“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研究生畢業後,立勝到了山東省委黨校工作,依舊圍繞自己所選擇的方向,矢誌不渝,潛心讀書和著述,陸續寫出了數十篇有關毛澤東研究的論文。特別是在他第一部研究晚年毛澤東的著作出版後五年,他再次撰寫了《重新認識毛澤東》的專著。用立勝自己的話說,這部著作“凝聚了自己的一些心血”。毫無疑問,這部專著反映出作者在第一部專著出版後一些新的思考,在深度和廣度上對晚年毛澤東的研究又大大前進了。

    這些年來,立勝在繼續研究晚年毛澤東的同時,又開掘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鄧小平理論。他寫了不少有關鄧小平理論的文章和著作。不過,立勝的研究不是把對晚年毛澤東的研究同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分割開來,而恰恰是把兩者結合起來,用聯係的方法、比較研究的方法,對晚年毛澤東的思想和理論、對鄧小平的思想和理論作深入考察和分析。從研究晚年毛澤東的角度說,這實際上是一個新的視角。從比較的角度研究晚年毛澤東的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使得兩者的研究互為推進,相得益彰。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他參加樊瑞平教授、張樂嶺教授主持的“毛澤東鄧小平社會主義思想比較研究”課題,參與撰寫了這部專著,已經取得了成果。而這次即將出版的《中國發展大戰略:從毛澤東到鄧小平》,更是立勝本人作這種比較研究的重要成果。

    從1993年《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到1995年《重新認識毛澤東》,再到2003年寫出《中國發展大戰略:從毛澤東到鄧小平》,恰好十年。這十年間,立勝的研究成果當然不隻是這三部專著。粗粗算來,這十年他寫了十餘部著作(包括合著)、四十餘篇文章。不過,這三部專著頗有代表性,五年一部專著,五年一個台階,漸次深入,循序拓展,正好反映出他的研究曆程和軌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