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國際和中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國革命和共產國際關係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共產國際幫助中國共產黨製定了統一戰線策略,幫助孫中山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改組國民黨,從而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國共合作形成後,共產國際用了一切可能的力量支援廣東政府,推動革命運動的發展。

    ※※第一節 共產國際聯合孫中山國共合作方針的確定

    根據列寧關於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共產國際從1921年6月第三次代表大會開始,更加重視東方特別是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共產國際“三大”成立了東方委員會,對東方國家的革命進行了討論,列寧在報告中強調了民族解放運動在世界革命中的地位。他說:“十分明顯,在未來的世界革命決戰中,占世界人口多數的人民的運動,最初是為爭取民族解放的,將來一定會轉而反對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它所起的革命作用,也許比我們所希望的要大得多。”在新的國際形勢下,為了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包圍,在東方尋找蘇俄的朋友和支持力量,共產國際加快了在東方,特別是在中國開展工作的步伐。

    @@@一、共產國際和蘇俄開始同吳佩孚聯係

    1920年初,蘇俄政府為了避免和日本幹涉軍直接發生衝突,以集中力量對付波蘭的進攻,1920年4月決定建立遠東共和國。蘇俄政府在國外麵臨一係列困難情況下,希望同北京政府建立正常關係。1920年8月,遠東共和國派出優林使團到達北京,同北京政府談判建交問題,因吳佩孚根本不是民主主義者,而是軍閥,他的後台是英、美帝國主義,遠東共和國接近吳佩孚的政策1921年下半年遇到了困難,同時,優林使團堅持蘇俄遠東共和國在中東路的利益,而且又發生了外蒙古事變,激起了北京政府和蘇俄關係的惡化,1921年春,蘇俄派裴克斯使團取代優林使團,由裴克斯使團著手轉變政策,實行聯合孫中山反對北京政府的政策。

    @@@二、共產國際代表會見孫中山

    第一個會見孫中山的共產國際代表是維經斯基,他於1920年11月在上海會見孫中山,孫中山詢問了有關十月革命和國內的一些情況;提出了與蘇俄建立電台聯係的要求,雙方認真討論了如何把中國南方的鬥爭同蘇俄的鬥爭結合起來等問題。

    第二個會見孫中山的共產國際代表是馬林。馬林於1921年12月10日在張太雷陪同下離開上海。12月23日到達桂林。曾三次同孫中山長談關於蘇俄承認他以及與之結成聯盟的可能性問題。經過長談,馬林認為孫中山為首的中國國民黨有明顯的社會主義傾向,因而向孫中山建議:(1)改組國民黨,聯合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工農大眾。(2)創辦軍官學校,為建立革命武裝之基礎。(3)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當時孫中山希望得到蘇俄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但又擔心與蘇俄過分接近會引起強烈的幹涉。他說今僅能與蘇俄作道義上的聯絡。

    1922年4月,達林代表蘇俄政府到廣州商談國共合作問題多次,在會談中,孫中山一方麵表示願意聯合共產黨,另一方麵他又反對兩黨平行合作。

    @@@三、共產國際關於國共合作方針的確定

    1922年7月,馬林向共產國際執委會提出關於中國情況的詳細報告,闡述了孫中山國民黨的進步作用,指出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建立反帝反封建的聯合戰線,並建議中共中央委員會遷至廣州進行工作。7月18日,共產國際執委會正式決定在中國實行馬林關於國共合作的建議。8月,共產國際執委會發出《給共產國際駐中國特派代表的指示》,指出國民黨是革命政黨,共產黨人為完成他們的任務,必須在國民黨內部和工會組成自己的團體。至此,共產國際明確規定中國的國共合作采取以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的“黨內合作”方式來實現。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統一戰線政策的製定

    @@@一、共產國際代表參加西湖特別會議

    1922年8月,根據馬林建議,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開特別會議,馬林傳達了國際七月決議和八月指示,堅決主張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經討論,會議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共統一戰線政策得以確立。隨即,中共中央負責人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張太雷等在上海加入國民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