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有不同的個性,表現在階級性、科學性和內容的差異性等方麵。從階級性上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而西方經濟學則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雖然雙方都會從對方汲取對自己有益的成分,但是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各自的階級立場和本質屬性。從科學性上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礎之上,因此更具有科學性。而西方經濟學從總體上講,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基礎之上,因而具有更多的非科學成分。當然,科學性與階級性是密切聯係的,雖然西方經濟學運用了大量的數學方法,但是仍然難以掩蓋其階級局限所導致的片麵性。從內容上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更注重本質分析、定性分析和規範分析,而西方經濟學更注重現象分析、計量分析和實證分析,因而它們在內容上的差別性也是明顯的。可見,要使兩者相融,不能人為抹煞它們的個性差別和本質區別,否則容易犯右傾錯誤,喪失應有的階級立場和科學態度。

    承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有個性,並不否認它們具有共性。那種隻承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個性而否認它們有共性的觀點,同樣是形而上學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都是在研究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基礎上產生的,這是它們具有共性的客觀前提。以馬克思的《資本論》為例,《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是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統一。因此《資本論》在論述資本主義的經濟形式即生產關係的同時,把它的物質內容即生產力的發展規律完整地揭示出來。而西方經濟學從維護資本主義製度的需要出發,不僅回避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本質,而且側重於研究生產力,把資源配置作為中心任務。因此,馬克思的《資本論》與西方經濟學在利用市場機製配置資源和發展生產力方麵,具有內在統一性和外在互補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在批判地繼承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反映了它們的繼承性。而西方經濟學在其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其中的福利經濟學,也從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社會主義經濟實踐中汲取了大量的養分。同樣,我國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受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西方經濟學的啟發,並且吸收了其中的有用範疇和相關的政策措施,表現出它們的互補性和借鑒性。

    因此,對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關係,應當發揚光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馬列主義經濟學為主導,不能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而是要重視理論創新與發展,借鑒與汲取西方經濟學中可為我所用的某些理論與方法,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指導下去研究和掌握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係和基本內容,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鞏固其主流經濟學地位。

    (郭鬆撰稿)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