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績西施傾人城

    商祖陶朱故鄉人

    範子何曾愛五湖不喜金錢愛美人

    豔色吳王嗜好投,苧蘿村內美人求。

    居陶業振工牟利,霸越功高早退休。

    兩國甘心拋相印,五湖浪跡泛扁舟。

    鑄金故主空摹象,鳳舉鴻冥不可留。

    這首清代詩人徐公修所作的七言律詩《範蠡》,以言簡意賅的文字,提綱挈領的筆法,為我們描述了範蠡充滿神秘和傳奇色彩的一生。

    充滿傳奇色彩的範蠡被譽為“古今第一商聖”範蠡是民間傳說裏的財神爺,逢年過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在中國商人心中他是最高明的“營銷大師”,如今大學裏的工商管理課,還以他的“三次散盡錢財,東山再起”的故事作為最出色的經銷案例之一。他胸懷天下、文韜武略、赤膽忠心、進退得當。中國人的理想生活——萬貫家財、妻賢子孝、紅袖添香……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範蠡祖籍雖不是浙江,但他服務越國,深愛浙江,可以說他是浙商的開山鼻祖。

    範蠡的一生大起大落,經曆坎坷。青少年時代,他雖生活在“衰賤”之家,卻飽讀典籍,胸懷大誌,但又憤世嫉俗,性情怪異,被人誤稱為“狂人”、“瘋子”。後受宛令文種敬重,二人結為摯友,離楚赴越,共創大業。到越國後,他先受命出任越國上大夫,後任上將軍,擔任相國(丞相)要職,從政率軍,二十餘年嘔心瀝血、勵精圖治,他輔助越王勾踐奮發圖強,滅吳興越,稱霸中國,建立了蓋世功業。功成名就後,他不苟名利,辭官從商,重創新業,以經商聞名天下,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富甲一方。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

    範蠡事越王勾踐,既苦身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餘年,競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於淮,以臨齊、晉,號令中國,以尊周室,勾踐以霸,而範蠡稱上將軍……範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以同患,難以處安。

    範蠡帶領下的越國戰士範蠡看出勾踐“不欲功於臣下,疑忌之心已見”,即上書勾踐辭去官職,與其私徒乘舟浮海,嘉興府誌曾有“昔範蠡泛舟五湖從此發棹”的記載。正如詩中所雲:

    範子何曾愛五湖,

    功成名就身自退。

    (唐)李白《悲行歌》

    君不見五湖範蠡載西施,

    一舸鴟夷去已還。

    (元)王曇《留侯祠》

    不久範蠡輾轉來到齊國。到了齊國,範蠡改名換姓為鴟夷子皮,親自率領兒子們耕作於海邊,齊心合力,同治產業。由於經營有方,沒有多久,產業竟達數千萬錢。齊國人聽說範蠡賢明,要請他作齊相。範蠡卻喟然歎道:“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這都是布衣百姓能達到的極致了;久受尊名,終不是什麽好事!”於是,他把家財都分給親友鄉鄰,舉家從小道離開了齊國,來到了宋的陶邑(今山東定陶縣),變易姓名為陶朱公。由於陶的地理位置很好,往來貿易非常發達,範蠡便做起了買賣,沒有幾年又置下千金的產業。

    《史記》記敘範蠡把數十萬資產統統施舍掉,“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他主觀上也許並不企望別人報答,但實際上卻與人結下了良緣,在以後的事業中獲得很多方便。

    浙江諸暨的西施故裏見證了範蠡和西施兩人淒美的愛情故事有一件事情發生在範蠡的晚年,他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投入大牢。他派剛剛成年的小兒子攜帶黃金千鎰,到楚國去打點。大兒子看到這情形便有意見,心想這分明是看他沒有出息嘛!便鬧情緒,堅決要求他去。範蠡不依,長子憤而要自殺。範蠡夫人勸道:“小的去未必一定能救活老二,反而讓老大鬧得要死要活,倘若真有不測,豈不又添上一口?”範蠡不得已,隻好勉強同意。他交給大兒子一封致老友莊生的信,嚴肅地叮嚀道:“到楚國後就把黃金千鎰送給莊生,一切都請他去幹,送完錢別的千萬不要多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