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台上月團團,

姑蘇台下水潺潺。

月落西邊有時出,

水流東去幾時還?

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溯流求源,江蘇是《尚書·禹貢》所載九州中徐、揚兩州的一部分。江蘇原本是江寧和蘇州的合稱。江寧即江寧府,府城設在南京。蘇州自然是蘇州府,府城為蘇州城。因此江蘇得名於江寧府和蘇州府二府之首字,簡稱“蘇”。省會為南京。

江蘇這個省名就其文字結構來說頗有可拆性。我們不妨用拆字法先對江蘇做一番分析:江字可拆成水和工,而繁體的“蘇”就其結構組成來說又可拆成草、魚、禾三個字。其中水象征江蘇多水,泛指江蘇的水道、水運發達。工象征江蘇的工商業。草則象征草灘、葦蕩等。禾就表示禾苗,泛指農業。魚通漁,指漁業。江蘇是座水城,水運自然發達,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便利的水上交通運輸促使當地的工商業迅速發展,加之江蘇盛產葦草可作煮煎食鹽之用,使蘇州成為江南地區重要的食鹽集散地,促進了江蘇各地經濟的繁榮。

江蘇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和長江、淮河下遊,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傍江臨海,境內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澤湖在此橫臥,平原遼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明清以來中國經濟最富饒的地區。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現了原始村落,開始了原始農業生產。3000多年前,江蘇青銅器的冶煉和鍛造,已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3至6世紀,南京成為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7至10世紀以後,全國經濟重心南移,出現了“天下大計,仰於東南”的說法,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城市。14至17世紀中葉以後,蘇州、鬆江和南京等地,成為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祥地。19世紀末葉,繅絲、紡織、麵粉、采煤等近代工業,在無錫、南通、蘇州、常州、徐州等地陸續興起。此後,在工商業的帶動下,江蘇其他各業也蓬勃發展起來。自古以來江蘇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中國一直名列前茅。

所以,從江蘇曆史行政區劃看,我們要講述的蘇商,應該包括一切集中在蘇州、南京、揚州等地,長期從事商品貿易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