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鞋丟在半路上。

    住沙窩,

    吃風沙,

    喝口清水難上難。

    曆盡艱苦三個月,

    古城營中把身安。

    晉商千裏迢迢遠赴新疆,經商時當然不準帶妻子、家眷和納妾。返鄉探親分為十年、六年或三年一次,每次三至四個月,晉商從十一二歲入號到六十歲退休一生隻有十餘次回家探親。由於商人重利輕離別,有關晉商妻子苦苦守節的悲慘事例在山西地方誌的《烈女傳》中有大量記載,而兒子千裏尋父在地方誌《孝義傳》中又多有張揚。

    寧武人馮連,他的父親到新疆做生意多年無音訊,馮連決心千裏尋父,他先卜了一卦,卦象說應往西南方。於是他越過天山,由阿克蘇至葉爾羌,一路靠乞討為生,後來遇到父親生前的故友,才得知父親埋葬的地方。

    陽曲縣的張瑛到塞外經商,二十年杳無音訊。他的長子張廷材聽說有人在宣化府見過父親,就立即動身踏上漫漫尋父道路,一走數年與家裏失去聯係。二兒子長大後,依然執意去尋父親和哥哥。苦尋一年,毫無著落,而所帶盤纏早盡,隻好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一日,他在行乞時遇見一人很眼熟,仔細辨認才認出此人正是哥哥張廷材。兄弟相認後,抱頭痛哭,決心繼續尋找父親。後來得知父親在張家口賣菜,兄弟二人前往張家口找到父親,父子三人才得以團聚。

    交城人徐學顏,他父親於乾隆初年在關外做生意,二十年沒有音訊,徐學顏到關外去尋找父親,到了吉林省最東邊的北木這個地方,遇到父親的老友,並得知父親已死去七年了。

    臨汾縣徐樹楷,剛一出生父親就外出經商了,音信全無。徐樹楷長大成人後,遍行秦隴,曆時三年,最後在肅州找到了他的父親。

    祁縣人薛貴,出生時父親去闖關東,一去不歸。薛貴長大後為尋父親,由燕山到達盛京,在鐵嶺三寶山的一座寺廟內遇見一道士,竟然是他的父親。原來他父親做生意屢次上當受騙,把本錢賠了個精光,萬念俱灰,看破紅塵,出家當了道士。薛貴苦勸他回家,無奈他父親執意要在道觀中度過餘生,打發薛貴一個人回家去了。

    這高房大院不知承載晉商多少企盼沁水縣人張容愉,他父親外出經商二十年不歸,容愉遍訪秦、豫、湖、湘間,最後得知父親已死多年。

    山西忻州韓岩村張汝亨的父親,乾隆時去吉林,一開始在吉林縣東北的一家煉鐵作坊打工,後去山林中采人參,年長日久他想家中人可能不在了,因此與家中幾十年音信斷絕。東北人參汝亨是個孝子,一心要去吉林尋找父親,往返三年,行程7500公裏,最後找到父親並帶回家。

    妻盼夫 兒尋父 夢中家園

    在晉中商人居住的村落裏,“一世夫妻三年半”的閨房哀怨和漂泊思念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

    在晉中鄉村,代代相傳的民謠中幾乎都是關於青年男女或夫妻之間生死離別的故事:

    半截甕,載綠苔,綠綠生生長上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