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種族歧視不是失敗的理由 4

    歌唱家的成才路

    羅伯特·梅裏爾在布魯克林長大。那時他膽小,而且說起話來口吃得厲害,所以最怕被老師叫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說話。有時,當羅伯特知道上課時老師會向他提問,他就逃學,每逢躲不開的時候,他就背對著全班站著朗讀,同學們常常取笑他。

    而羅伯特真正得到解脫是在十五歲的時候。那時正趕上經濟大蕭條,他不得不輟學,在曼哈頓地區幫父親和叔叔把服裝和鞋送到顧客家裏去。他們付不起工錢,但是幹那種跑腿的差事改變了他的生活道路。

    起初羅伯特對歌劇情有獨鍾——這主要是受媽媽的影響,她是一個業餘歌手,嗓音優美。當她聽到羅伯特在家裏唱歌,就帶羅伯特去拜見一位聲樂老師。這位聲樂老師的工作室就在大都會歌劇院裏,羅倌特心裏充滿了對他的敬畏。羅伯特交不起學費,但是這位老師同意他靠獎學金學習唱歌。

    羅伯特利用午餐的時間,手裏抱著一大堆鞋盒和衣物去上課,或是幹完了活去上課,那時已經累得精疲力竭。羅伯特和媽媽都沒有把上課的事告訴父親,因為他們知道他是不會理解的。一天上完課後他回家晚了,父親要知道他為什麽這麽晚才回家,不能再保密了,他隻好把上聲樂課的事告訴了父親。雖然父親不知道什麽是聲樂課,但沒有阻止他。

    這以後不久的一天,羅伯特去第五十七街送貨的時候,看見在斯坦韋大廳前圍著一群人。原來是旅遊勝地艾迪羅恩迪山的斯卡魯恩莊園要招收一名暑假幫工,這裏正在進行麵試。

    羅伯特唱了一首歌,壓倒了四十多名對手,得到了這份工作。那時候他十八歲,因為缺乏實際經驗,他感到非常緊張,但是在工作中他什麽活都得幹,這種緊張感很快就消失了。女聲合唱隊唱歌的時候,他給她們伴唱,同時還為一個名叫雷德·斯克爾頓的青年喜劇演員當助手。第一次聽到觀眾的掌聲時,他就知道這條路走對了。

    羅伯特不敢相信,隻要一上台演唱,他的口吃就消失了。每次站到一批新的觀眾麵前,他的自信心就得到進一步加強,膽怯也隨之消失。他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人的軟弱一麵是能克服掉的。

    羅伯特後來成為美國最負盛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有九位美國總統曾慕名前往聽他演唱。

    每一個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都有一種自卑的心理。

    這是正常的,但是這些年輕時的自卑感總會在以後的生活中逐漸消失。區別在於:有些人早早地甩掉了這個思想的包袱,他們成為了較早成功的人;而有的人遲遲不能從自卑中走出來,那麽他們舊的自卑尚未消失,新的自卑又出現了。很明顯,後者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相當不利的。

    一個高爾夫球員的成長經曆

    胡安·羅德裏格斯的父親是波多黎各的裏奧·彼德拉斯甘蔗農場的工頭。胡安幹的第一份工作是趕牛犁田。他跟在耕牛後麵,用掃帚把兒趕牛。幹一天活掙一美元,每天連續幹八小時,中間連停下來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趕牛犁地是特別單調乏味的,但是這對胡安的一生大有裨益,使他懂得了很多道理。農場主老是盯著每一個工人,所以他每天得準時上班,竭盡全力地幹活,此後,他無論幹什麽活都沒有遲到過。他還學會對雇主要尊敬,要踏踏實實地幹活,更重要的是自己掙到錢。不想幹活就說自己病了,這樣的念頭從來沒有在他的腦子裏閃過。

    那時候他才六歲,可是已經幹大人的活了。家裏需要他掙到的每一塊錢,因為父親每周最多隻能掙十八美元。他們住在一座簡陋的小木屋裏,有三間房子,地麵是土鋪的,屋子裏沒有廁所。最使他感到自豪的是他能掙錢幫助父母養活兩個弟弟和三個妹妹,這使他有了自信心。對一個人來說,自信心是他應具有的最重要的東西之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