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山聽趙三生說起,想了想也沒攆人,畢竟每個村的名額是村裏自己決定的,他沒有立場幹涉。再說,小孩子難免不懂事,多給一次機會,也不算什麽。

    這般,京華堂裏多了十幾個住宿生之外,同去年相比,沒有什麽大變化。

    新學童們,早起加入了晨練的隊伍,累的死去活來,吃飯時候被白饅頭撐圓了肚子,讀書時候又聽得眼花繚亂…

    就是幾個走馬上任的小先生,其實也在適應當中。但他們畢竟是上一屆學生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從一二三開始教授,適應起來,也不算難。

    倒是大梅和翠丫兒兩個有些磕磕絆絆,小丫頭臉皮薄,先前這一年又學的不算頂好,於是嬌嬌耐著性子,在學堂安營紮寨了半個月,直到大梅和翠丫兒學會做先生,這才算是回家繼續過她的幸福日子。

    至於林護幾個,上午時候聚在一起溫書,下午時候就匯合了忙完的趙三生幾個,跟著林大山開了“加強班”,為明年的童生試做準備。

    若說學堂裏最大的變化,或者說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的,就是趙三生班裏多了大小兩個老頭兒。每日的算學課,他們就會出現,不說話,但學的很認真。孩子們先前還好奇,後來也就習慣了。甚至下了課,還會扶著兩人回林大山的書房…

    日子就這般像個老人,不緊不慢的走了過去。轉眼,就到了四月中。

    春日,這一次可是真正到來了。

    山野間徹底換了綠衣,田間地頭的野草也改頭換麵。

    農人們早就按捺不住,整日在田裏轉轉。因為今年跟著林家種稻米的人家很多,所以,小河兩岸被開鑿了無數的水渠,條條都是通往新開墾的方塊水田裏。

    因為用水的人多了,為了避免以後出現爭鬥,小河上下遊的七八個村子,所有裏正們坐在一起開了酒席,特意請了林老爺子做見證,劃分水源。

    林老爺子威信高,行事公正明理,林家又是帶著眾人育秧插秧,眾人都是感激。這般之下,雖然也有爭吵,但最後卻分的都算滿意。

    各家育秧的苗棚子,如今除了晚上還扣一下,白日裏已經徹底沐浴在陽光下,隻盼著秧苗們適應一下,就能送到田裏,插進泥水,然後瘋長到秋,給所有人一個大豐收。

    北地尚且如此,千裏之外的京都,這個時節更是春意盎然。

    街頭巷尾的行人,早早就換了春衫,有些愛俏的女子甚至已經穿了紗衫,惹得路過的年輕男子們搖著扇子,恨不得把眼睛黏上去。

    京都外官道旁栽種的柳樹,已經完全抽出了新葉,柳枝如同少女溫柔的手臂一般,拂過春風。

    農人們已經開始扶著犁杖,趕著老牛耕種,一把把的種子撒下去,盼著一年的風調雨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