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的副卿見三皇子沒有應聲的意思,猜得他的小心思,於是也盡量不帶任何褒貶的應道,“前邊是糧囤村,安國公林家的別莊。因為安國公是農家出身,所以長期居住於此。”

    “好似還有寺廟?”

    彌渡王爺微微探頭看個清楚,笑道,“我們過去看個熱鬧?”

    “好,瞧著後邊那座山景色很不錯。路上的人都是去賞花?”

    大金王子也是點頭,末了又添一句,“草原風景也好,但與這裏不同。”

    至於哪裏好,他可沒說。

    這條水泥路本來就是通往糧囤村的,雖然終點是狼頭山作坊,但如今因為作坊被列為重點警戒之地,沿路都有兵卒把守,一般人進不去。所以,對普通人來說,終點就是糧囤村村口。

    山神廟裏上幾炷香,鋪子裏吃碗餃子,開個西瓜,然後再回返京都,大半日就過去了,是個短途休閑的最好選擇了。

    當然了,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去一年四季花開的後山走走。可惜,學院的後山是不開放的。

    眾人隻能在這裏遠遠望上幾眼,不過,後山的設計很是特別,整個山上好似被一層層花環套著,每年從山腳的迎春,桃花,梨花等,一直開到山頂處深冬的寒梅。

    所以,眾人也都習慣了,每月都來轉轉,看看山上花環的顏色,心裏才踏實了一般。

    當然,後山之所以讓眾人這般豔羨,又不敢執意踏足的願意,也是因為姚家。

    據說年近八十耄耋的姚老先生,大越書聖,就住在這座後山上的小樓裏。

    林家同姚老先生是患難之交,為了照料老先生,也是窮盡心力。這座山,就是專門為老先生同友人賞景喝酒所建。

    當然,這些都是傳說。但卻沒人去懷疑真假,畢竟這世道太多艱險,太多醜惡,這座山隻要存在,就是代表了一種最難得的情義。

    三皇子有些後悔今日怎麽選了西城門,如今有些騎虎難下。

    大理寺的官員們,這兩日被他折騰的亂轉,心裏都有幾分怨氣。自然是盼著林家這樣的硬骨頭崩掉三皇子幾顆牙,於是,這會兒他們都裝了傻子,誰也沒有開口幫腔。

    隊伍就那麽順著大路,一直到了糧囤村的入口。

    說來也巧,今日恰好是前進學院,一月一次的休沐日。有些父母不願孩子來回奔波,早早就趕來,同兒子見上一麵,說說家裏大小事,在鋪子裏吃上一頓飯再回返。

    當然也有些玩心重的學子,會呼朋引伴騎車跑去城裏。這也在少數,畢竟學院課業很重,課題進度也很緊。

    又縫十五,附近趕來給山神燒香的百姓也不少,都加在一起,這裏就更熱鬧了。

    幸好,村口的茶棚和飯館,這兩年又擴大了幾間,否則還真有些容不下這份熱鬧。

    三皇子一人到了村口,下了車,他們穿戴很是華麗,特別還有容貌迥異的外族人,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好奇目光。

    北蠻的巴圖魯掃了兩眼山神廟裏的香火旺盛,就問道,“這裏供奉的是什麽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