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林家無論是開辦小學堂還是學院,都要免費的原因。

    出錢的永遠說了算!

    吃林家的,喝林家的,住林家的,學的知識也是林家的。那自然就得受林家管製,不論是誰都沒有跳出來指手畫腳的資格。

    京都內外早就對林家的學院好奇之極,特別是在皇帝和大臣們參觀之後,各種流言極多。

    有人說,林家的學院很特別,同大越其餘的書院不一樣。

    有人說,林家的學院窮盡奢華,簡直是用金銀堆砌起來的。

    有人說,林家的學院就是一個大工坊,很是雜亂不堪。

    有人說…

    當然這些都是說說罷了,如今有機會親眼看看,即便不是打算報名的學子,也都興致勃勃湊到了糧囤村的村口。

    十五這一日早晨,太陽剛剛升到山頂,糧囤村外的水泥路上就已經是車水馬龍。

    年輕人們騎著自行車,成群結隊的呼嘯而來。也有馬車拉著文人學士們悠閑的踩著樹蔭,吹著晨風。更有家境貧寒的人用腳步丈量著他們的向往之地。

    村口的幾間鋪子今日爆滿,所有小廝夥計都是忙的腳不沾地。幸好夏日,客人不必都擠在鋪子裏,路邊的大樹下,草亭裏,甚至對麵的山神廟前都可以放了小幾和椅子,條石之類,買些茶水點心,歇息說話都不耽擱。

    林家專門在茶鋪門前放了桌子,接待登錄有意向報名的學子,名字籍貫年紀,最重要的是讀過幾年書,或者擅長什麽手藝,都要記錄的清清楚楚。

    然後湊夠十人就坐上林家的大馬車,順著水泥路直接穿過村子,駛入前進學院。

    當然若是有學子的父母或者朋友極力要求一同進去參觀,也保證不會破壞裏麵的設施,遵守規矩,也可以加入。

    隻不過,這樣的到底是少數,大半還是有誌入學的學子。

    馬車每隔斷一刻鍾發一輛,眨眼間就進去了五六波。但第一批學子卻足足一個時辰後才出來,而幾乎所有人下車第一件事都是跑到報名書案前,高聲嚷著,“我要報名入學!”

    旁邊看熱鬧的人都是忍耐不住,扯了這些人紛紛問詢著,“裏麵到底什麽樣啊,這麽遠遠看著,好像山上還有小樓?難道也是學子住的?”

    “學院這麽大嗎,怎麽才出來?”

    “你們都看見什麽了?”

    一個學子搶先報了名,待得留下城裏的住址,擠出人群,這才興奮的應道,“學院裏麵特別大,讀書的樓都是水泥砌成的,雙麵的窗子,可亮堂了,夏涼冬暖。住處都是上下兩層的床鋪,還有茅廁可幹淨了,都不用墊草木灰。

    還有蹴鞠的場地,還有談話的大廳,一層階梯一層桌子,特別寬敞。”

    另一個學子也是高聲接了話頭兒,“是啊,吃飯的地方更寬敞,桌椅一排排。對,就像當兵的列隊!”

    “還有讀書樓裏,全是書!好像比萬向樓都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