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爺子聽得笑起來,應道,“我們書院還真有農科,研究的就是怎麽育苗下田,縮短生長期,早收莊稼,避過霜凍。或者怎麽在南邊比較暖和的地方,一年種兩季糧食。或者兩種莊稼套種,不爭搶地力,又多打糧食。還要研究綠肥,爭強地力。”

    “哎呀,別說了,老國公!我兒子一定去書院讀書,還要加上我一個,老國公可別嫌棄我年紀大。”

    宋大人可是激動壞了,他雖然賴著林家兩年了,但很多東西都是看到問起才能學到。如今聽說林家書院要係統教授,怎麽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立刻嚷著報名。

    明德帝掃了一眼文武百官,笑道,“既然如此,朕也是聽的好奇。不如明日就去糧囤村走一趟,各位愛卿若是閑著無事,也可同去。倒是安國公要破費了,旁的不說,好酒可要拿兩壇出來啊。”

    “皇上和各位大人大駕光臨,老臣家裏蓬蓽生輝,自然是有什麽好的,上什麽好的。皇上和各位大人不嫌棄簡陋就好。”

    文武百官們互相對視一眼,倒是都起了同行的心思。找茬的自然想深入了解,以便找出更多問題。起意給家裏讀書不成器的兒孫尋個出路的官員,自然更是打算親眼看看,林家書院有沒有教書育人的資格。

    待得散朝,隨著文武百官回家,消息自然也就傳了開來。

    雖然京都裏早就聽說林家要開書院,有人嘲笑林家不自量力,也有人酸溜溜說林家不過是借了姚先生的聲名。但也不過是傳說而已,如今突然聽說書院建成,人人免不得都是好奇了。

    好在,明日皇上和群臣們就要去觀摩,倒是不怕好奇太久,明晚總有確切消息。

    而整個糧囤村,因為聽說皇上和朝中的大官們要來走動,都是激動緊張的不成。

    吃過晚飯,村頭的大柳樹下,有人就高聲問詢老爺子,“老太爺,明日皇上要來,我們要不要換新衣,早晨等在村口磕頭啊?”

    旁邊的人也是問道,“是啊,老太爺,那可是皇上啊,在京都這裏住了半輩子,我還沒見過皇上的衣角呢。”

    老爺子卻是擺擺手,笑道,“大夥兒別緊張,皇上英明,行事很溫和,不會怪罪大夥兒禮數不周。皇上來村裏走動,是為了看看咱們建好的書院,你們這麽興師動眾跪在村口,要皇上怎麽隨意走動啊,多不自在。你們盡管該幹什麽幹什麽去,皇上看見你們伺弄莊稼,養豬養雞,就會高興。畢竟你們安居樂業,才是皇上盼望的!”

    “這能成嗎?那可是皇上啊!”

    有人還是不放心,嘟囔了一句,惹得老爺子笑罵道,“那有什麽不行!皇上到了跟前,當然要跪倒磕頭了,但平時可別興師動眾,惹了皇上厭煩,以後就不來了。再說,我還是一品國公呢,你們平日見了我別說磕頭,記得行禮就不錯了。如今倒是懂禮數了,也不怕把我氣得頭上冒火!”

    眾人都是聽得哈哈笑起來,轉而也覺得有些擔心過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