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闊的大草原,一望無際,群羊如雲,駿馬奔騰。芳草如茵點綴著繁星般的野花。大片白樺林,層層疊疊枝葉間,漏下斑斑點點金光。美麗的河流如玉帶環繞,靜靜地流過。牛群、馬群、羊群在草原上自由散落,放牧人粗曠的歌聲和清脆的長鞭聲,更給草原增添了無限生機。

    在這裏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契丹。

    契丹本意是“镔鐵”,象征契丹人鐵一般的頑強意誌。早在公元6世紀,契丹作為一個北方民族就已出現在《魏書》中。他們兵強馬壯,驍勇善戰。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遼太宗耶律德光947年改國號為大遼。

    公元987年,遼統和六年,上京城出了件大事。

    太子太保、總知南北院樞密使府事、大丞相韓德讓,在朝堂上以金瓜擊死涿州刺史耶律虎古,朝野震驚。

    僅從官職上來看,韓德讓之職,高於耶律虎古。然而,韓德讓還有一重身份:自他祖父韓知古開始,韓家便是皇族宮帳之奴。雖然韓家三代為官地位顯赫,這重身份卻是無法抹殺。

    更何況,這是在遼國,這是契丹人統治的遼國,耶律虎古不僅上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員,更是皇族中人。

    滿朝文武,都在看著攝政太後蕭燕燕的決斷。韓德讓閉府,上請罪表,將一切官職爵位退還,聽候太後處分。耶律虎古所屬的六院司,亦上奏表,請治罪韓德讓。

    三日後,本應休朝,卻有數十名重臣,接到太後秘密手書,令他們在宮外相候。眾人到了宮外,等候不久,便見宮門大開,宮車儀仗俱全,太後禦輦先出、皇帝及皇後禦輦隨後,又有諸王車駕相隨,馳上禦道向外行去。

    眾臣不解其意,但聽得內侍傳旨,令他們各自上馬上車相隨。一行人浩浩蕩蕩,直至大丞相府門前。

    早有內侍提前通報,令韓德讓準備接駕,韓德讓得報大驚,忙下令大開府門,自己立於府前相侯。

    車馬停下,宮女前行,鋪了氈子直至門前,皇帝、皇後先下馬車,到太後禦輦前,扶著太後下了禦輦,隨在身後。但見太後一身大紅吉服,卻非太後儀製,倒有點似……

    主管皇族事務的惕隱耶律休哥與後族最有權勢的蘭陵郡王蕭達凜對望一眼,看到彼此並不詫異的神情,暗罵對方老狐狸,掃視一圈那些明顯有些摸不著頭腦的群臣,暗歎一聲,臉上卻毫無異態。

    大丞相韓德讓也怔住了,此刻他的心中如萬馬奔騰,恨不得立刻將太後塞回馬車,自己趕緊轉身關上府門,再也不出來了。卻隻得恭敬行禮:“罪臣韓德讓,見過太後。”

    他特地重重說了“罪臣”二字來提醒對方,不想對方依舊數十年如一日地自行其事,恍若未聞,隻笑吟吟地扶起了他:“大丞相不必多禮。”

    韓德讓看到太後身後的皇帝皇後與諸王,臉色更是難看,低聲警告:“太後身份貴重,何以親至寒舍,如此興師動眾?”

    太後若無其事:“你閉門不出,屢召不來,朕隻好帶著文武群臣親自登門了。”

    韓德讓臉色一變,輕咳一聲,見太後毫無反應,無奈:“太後,請。”他正欲往前引道,不想太後卻伸手握住他:“你我同行吧。”

    宮女內侍訓練有素魚貫入府先行布置,大紅氈子,從門外一直鋪了進去。待韓德讓與太後入府時,門廳兩邊,前院回廊,前廳廊下,廳中,均已鋪了大紅氈子,掛彩懸燈,錦鍛包上柱子,連正廳桌椅均已換走,擺上一張張案幾放著酒菜,顯見是要府中大宴一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