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書有每本書的精彩,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米花在線書庫又有蘿卜又有青菜

縣城

15歲那年,一輛解放牌的卡車要接我們一家離開小山村。走之前,奶奶一早就來到我們家,她對我說:“現在就給你們送行,一會兒就不出現了,我怕村上的人哭。”卡車帶著我們離開了村子,家裏唯一的家具是爸爸自己做的一把椅子。汽車翻山越嶺,弟妹們沒有坐過汽車,他們全暈車。

縣城有電,每家都有電燈。除機關單位有自來水外,其他的人家都要去挑水。水源在西關山腳下,山上就是縣一中,這裏是自噴泉水,當地人叫“gun泉”,我不知道這字怎麽寫,水很多,也很幹淨,擠滿了挑水、洗衣服、淘菜的人。這裏是縣城重要的信息中心。據說,這泉水養女人,看看這裏的男人和女人,的確。

縣城當時沒一米柏油路。路兩邊房子都七倒八歪的。縣城東頭有家回民賣饃的,西頭有家漢民賣麵的,整個縣城被濃濃煤煙味包裹著。d米d花d在d線d書d庫db

縣城裏我沒有認識的人。爸爸的同事崔叔叔和爸爸一樣,剛剛平反。他說,你看現在社會變化多大啊,以前搞階級鬥爭,人的臉上沒有笑容,現在都露出了笑容。可我在縣城的街上看到趕集的人都像一根根的木頭似的。另一位王叔叔很激動地對我說,組織現在給我寫的材料中稱我是同誌了。

縣城過春節要挨家挨戶地去拜年,一定要帶五個油餅。送五個油餅,出門時又帶走五個油餅,過年這五個一包的油餅在縣城流轉著。一天受爸爸委托去他同事家拜年。沒有地圖,那時也沒GPS。快到時,我向巷子裏一漂亮姑娘問路,她指了一方向。我走進去,一會兒這姑娘進門了,原來是他家的閨女。

縣城朝東十幾公裏有一座溫泉,去洗一次澡是縣城人的一件大事。許多人都是騎自行車去,也有開機關單位吉普車去的。一次在我家門口不知是哪個單位吉普車要開去溫泉洗澡。鄰居家的一位老大爺說,把我帶上吧,我還是“文革”前洗的澡。

縣城的縣委書記、縣革委會主任都是外地人,像走馬燈似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縣城有四大名人,人們傳誦著四大歌謠。一悍婦、一瘋子、一智障,還有一個是關係戶。我隻有幸見過後兩位。生產隊的人帶著菜油和土特產走後門,找最後一位買手扶拖拉機。100裏之外天水市的手扶拖拉機積壓賣不出去。

小時候,村上小夥子借一輛纏著花塑料條的自行車,帶著女方去馬跑泉鄉買件花衣服,兩人的關係就確定了。接下來就是騎著自行車帶著未婚妻去公社領證了。這曾是我小時的夢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