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知印尼排華騷亂慘狀的人都不難理解華人資本從印尼撤離的急迫。而印尼此時混亂動蕩的政局也無力製止這一局麵的蔓延。

    曾經發生的曆史上。華人資本從印尼撤離是混亂而無序的、盲目而衝動的。更多人像逃溫疫似的想要與那罪惡的國度脫離一切的關係。錦湖商事的組織工作雖然極為倉促。但是做了很多的工作。拉來葉臻民與港府當局的高層。請陳文聰、馬文渠、何照奎等印尼華商領袖出麵組織。就已經給急切想逃離印尼的華商在混亂無序中看到耀眼的曙光。

    事前唐學謙擔憂兩天的洽談會時間太倉促。事實卻證明他對印尼華商迫切逃離的心態理解還不徹底。印尼華商很少有提出前往內的實的考察企業的要求。幾乎都是在對海州企業有進一步了解之後就迫切請求合作、進行實際性的談判。甚至有些細節無法約定的還可以先簽寬鬆條件的合約。以便盡快將工礦設備、華人技術管理員工等有形、無形的資產從印尼轉移出來。

    兩天後。唐學謙與蘇逸群先返回國內。招商引資代表團的成員企業幾乎都進入實際性的合作談判。絕大多數都因此要多滯留幾天在香港。甚至也有企業代表在兩天內就簽署了合作協議。帶著合作協議先期返回國內進行接收的準備工作。

    張恪事先判斷這次能談出三五億美圓的成果。兩天洽談會結束不出他所料。海州市的這次招商引資在兩天的時間裏談出4。6億美圓的合同金額來。海州九八年引進外資的年度目標也不過6億美圓而已。

    三十日。洽談會結束次日下午。張恪送唐學謙、蘇逸群等人去機場。唐婧這次也會隨唐學謙先回海州。香港大學的假期早就開始了。盛夏早就返回內的。她這些天都跟在張恪身邊。

    陪同唐學謙等人走進候機大廳。這是香港今年新啟用的國際空港。這些年來。飛香港的次數也多了。張恪倒是習慣早前的啟德機場。站在新機場的候機大廳還有略有些失措的惘然之感。

    自有工作人員幫唐學謙他們辦理進安檢通道前的手續。張恪陪唐學謙他們站在寬敞明亮的大廳裏說話。聽到有人大聲喊唐學謙的名字:“學謙書記。學謙書記…蘇市長…”

    張恪心裏在想唐學謙在香港機場碰到熟人的概率有多小。掉頭看過去。一名微胖的白麵中年人快步朝這邊走來。一邊走。一邊朝這裏揮手。他身邊還跟著個三十歲出頭、戴眼鏡的青年。

    張恪見唐學謙也是一臉的疑惑。倒是蘇逸群先反應過來:“啊。那不是新亭市委書記闞吟唯濤嗎。他怎麽也正好在香港。是不是跟我們乘同一班飛機回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