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恪最初瞅準影碟機市場,是打著撈一把就走地念頭。考慮生產采取請別家代工的模式盡可能縮減生產投資,但是與TI(德州儀器儀表)公司簽署有關解碼芯片上的合作協議以來,張恪看到更大的機遇,沸騰手打。看到在海州市進行產業化發展的可能,隻要熬過前期的資金瓶頸,一旦TI公司開發新一代解碼芯片得成,愛達電子就可以分享巨額的壟斷利潤,張恪就有信心讓愛達電子在後期極端殘酷的群雄亂戰中生存下去,並最終發展成讓世界矚目的大型企業。

    張恪一旦放棄撈一把就走的念頭,就不得不認真分析日後注定會崛起的強大競爭對手,曆史的軌跡不會輕易的改變,影碟機產業會與愛達爭雄的前三者多半是新科、步步高、愛多。

    新科集團本就是國內電子產業的龍頭企業,生產潛力大,技術能量雄厚,對市場的謹慎態度卻沒有妨礙他們日後成為影碟機產業的霸主;步步高做小霸王學習機出身,步步高的老總對市場運作有著獨特的感悟,並且在資金、技術與生產潛力上有一定的積累,在新科逐步放棄對VCD影碟機的投入、愛多轟然崩潰之後,步步高很快成為業內龍頭,愛多目前的情形不比愛達電子好,在技術、資金上的積累還不及愛達,但是愛多的老總胡誌標對市場運作有著偏執狂一樣的激情,這會讓愛多在今年年底就橫空崛起,

    愛達電子在技術積累比不上新科,隻與步步高相當,隻是占著從萬燕挖掘技術人才的優勢,並且直接在第二代解碼芯片上研發樣品,比新科、步步高取得幾個月的時間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很容被缺乏資金與沒有生產基地的弱勢所抵消,而且新科、步步高已經在市場上建立起知名度,這是此時還默默無聞的愛達所無法相提並論的。

    張恪必須借助惟一讓他感覺好受一些的時間優勢做好最緊要的三件事:打開市場、獲取資金、擴大生產。

    這三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打開市場,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就可以從代理商那裏獲得一定量的保證金,分一部分繼續市場運作,一部分用於擴大生產。

    但是,這三者之間環環相扣、相互糾纏,你還得小心維持三者的平衡。

    市場開發起來,生產跟不上,白白便宜那些貼牌假冒的影碟機製造廠商,你同時還得為那些質量低劣的產品背黑鍋;市場未充分開發,就盲目的擴大生產,不僅無法從代理商那裏以保證金的名義套取生產資產,還會導致有限的資金被占用。

    在影碟機市場急劇爆發的年代,最大限度的控製好市場開發與產能擴張的節奏,才能最大限度的從影碟機市場攫取最大的利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