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恪自然清楚影碟機市場在突然爆發之後會變得多麽殘酷,隻要沒有別的幹擾,日後的新科、金正、愛多、萬利達也將突然崛起於影碟機產業,底牌能捂到最後,還是捂到最後的好,就算劉明輝也隻知道愛達電子與TI有合作,但是與TI公司協議的具體內容,也隻有張恪、丁槐、蘇津東三個人知道。

    張恪還打算在香港注冊一家代理公司,解碼芯片前幾年注定要從香港轉進口,張恪希望解碼芯片協議價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利潤就截留在香港代理公司那裏,那時別人也休想從愛達電子的稅務、財務上發現丁點破綻。

    趕到益隆鎮西首的愛達電子目前惟一的工廠,葉建斌的印象是太小,在工廠轉了一圈,還不到一刻鍾。

    蘇津東、丁槐倒是精力旺盛,他們沒有張恪那麽多雜務,丁槐與葉建斌他們打了個照麵,就告辭離開,對他來說,分秒必爭,再說他現在對生產、市場方麵的內容也提不起興趣。

    “你們要上影碟機?”葉建斌問張恪。

    東海省的市場,不求海泰,那自然就要拜托盛鑫,張恪倒不瞞他:“小廠子,以後還要請葉總照顧。”

    盛鑫的渠道覆蓋華東地區,葉建斌對影碟機市場已經萌發出來的苗頭也清楚:說道:“廣州、深圳那邊很熱鬧,據說可以取代錄像機,錄像機去年的銷量差不多有一百萬台,我想影碟機能與錄像機分享這麽大的市場,很有前途。盛鑫有做錄像機的代理,你們什麽時候出產品,盛鑫幫你們做市場……”

    葉建斌讓市場部做過調查,市場部做出兩到三年市場容量將達到五十萬台的預測,相對當前萬燕在售的影碟機報價,市場規模達到二十億左右,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市場了。

    將核心元件的壟斷暴利扣除,影碟機的成本隻有錄像機的四分之一,當然,前期市場最關鍵的決定因素還是片源,影碟機市場真正崛起之日,就是錄像機市場分崩離析之時。

    “我看盛鑫還是把錄像機的業務放棄掉為好……”張恪笑了笑,也不多加解釋,也沒有必要解釋,再過三四個月,葉建斌也能看到其中的變化來。

    張恪又不想拉盛鑫投資愛達電子,描述市場前景的熱情自然就比不上對待陳信生時那麽高,到了飯時,就拉葉建斌到益隆鎮著名的小江魚館吃小江特色水產。

    如果您覺得《重生之官路商途》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185/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