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葉建斌提到謝劍南以及謝劍南創辦的丹津公司,在題裏不可避免的要談到正處於火爆狂熱中的保健品行業。

    整個九十年代保健品市場的崛起,從是廣東太陽神、遼寧飛龍開始的,而飛龍延生護寶液的市場模式在九十年代獲得最大的成功,飛龍集團沒有蓋廠房,也沒有置資產,而是堅持“廣告、市場、效益”的營銷循環戰略,將飛龍集團推到保健品行業的龍頭地位,其後,巨人、三株、紅桃K都不程度的仿效飛龍的做法,利用虛假的、誇大其辭的廣告,掠奪巨額財富。謝劍南利用謝氏家族基金創辦的丹津生物保健品公司隻是這股大流中的一員。

    九五年、九六年是這股狂潮的高峰期。

    但這種模式所掠奪的巨額利潤,絕大部分被龐大的銷營網絡吞噬。三株集團最臃腫龐大時,集團直屬的銷售人員多達十五萬,三株集團九六年銷售額高達八十億,要正常的維持這個銷售網絡至少要消耗一半的銷售額(四十億),但是在九十年代的中國,還沒有一家民營公司的管理水平能有效的維持這個銷售網絡。九六年,三株因為一次偶然的新聞事件而墜落;飛龍集團九六年因為拖欠2廣告款、拖欠8000萬原材料款而宣告潰敗;巨人集團最終因為四千萬的樓花債務而導致財務危機,引起整個集團的崩垮,史玉柱背負巨額債務而苦苦掙紮。

    張恪入職隆裕貿易集團有機會就讀MBA,敗的、、遭受重創的、陷入困境的公司進行分析,九十年代的保健品行業是必需的功課,謝劍南的丹津口服液也是經典案例之一。

    謝劍南從小在商業方麵所受的薰陶來自於謝家傳統地影響,管理上的素養要比其他出身草莽的創業者要濃厚一些,但不意味著他能更成功。與其他保健業地創業者相類,早期的謝劍南對市場非常敏銳,卻疏於管理。丹津口服液雖然獲得市場地成功,但是盈利方麵絕不樂觀,這大概也是謝劍南將丹津公司丟給正泰集團隻身到海外深造地初衷之一。

    謝劍南脫胎換骨再回國內。才真正成為東海商界重要地人物之一。

    葉建斌本來對保健品倒是很感興趣,代理愛立信獲得巨大的成功。盛鑫自然不會滿足於現狀、裹足不前。除了穩定華東地區的通信市場之外。他開始考慮涉及其他領域。但經張的分析,他知道此時進入保健品行業已經不是最佳的時機。

    能在保健品市場剛剛啟動地九二年,完全可以擠進去撈一把,張恪對維持那麽複雜地營銷網絡也沒有信心,但是在利潤控製上稍微嚴格一些。撈足錢之後。就讓營銷網絡崩潰也沒有關係。

    但是現在已經到了保健品市場狂熱地九五年。明後年,國家會對保健品市場進行整頓。保健品市場就會大幅收縮,這時候再擠進去,就需要有雄厚的技術、資本、管理方麵地資源才可能獲得成功,而盛鑫也恰恰有許多的不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