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達?”蘇津東嘴裏咀嚼了一下,連聲說好,“對,這叫愛達,等產品定型的時候,不妨稱影達係列……”

    聲達電子廠改注冊愛達電子有限公司的事情自然是由劉明輝去負責,麵對終端市場的產品,定下品牌名稱,才是整個形象標識係統工程的第一步,而建立完善的形象標識係統又是整個營銷策劃地第一步,丁槐、蘇津東、劉明輝他們各司其職,張恪他自己也不得輕鬆。

    原型機拚裝出來很簡單,離真正的樣機還很遙遠,最主要地技術開發還是編寫係統控製軟件。

    由於萬燕公司采用C-Cube公司最早的定型解碼芯片,這種芯片集成度低,也就意味著製造成本高、質量不夠穩定,張恪要求丁槐他們在C-Cube第二代芯片地基礎開發樣機,但是張恪相信丁槐他們在萬燕的工作經曆能方便他們非常快的開發新一代解碼板的係統控製軟件。

    張恪不由的歎息萬燕公司真是沒有一點維護自身技術優勢的意識,丁槐他們要是想從他這裏辭職,張恪寧可支付額外的費用,也會阻止他們再次進入影碟機製造行業,以防止競爭對手從他這裏挖人。

    係統控製軟件地開發,張恪跟丁槐強調要加強影碟機地糾錯功能,目前還看不出來,等到明年大量粗製爛造的盜版光碟充塞國內地音像市場,就能體現糾錯功能的好處了。

    接手聲達電子廠,在影碟樣機研發出來之前,也不可能讓六七十名工人都在家裏睡大覺,原先聲達電子廠生產的收錄機雖然默默無名,而且收錄機屬於那種日薄西山地夕陽產業,但在九十年代中期好好經營還能有一定的利潤,張恪更希望蘇津東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整肅聲達電子廠的生產管理,生產管理水平的好差,直接關係到產品的質量。

    飛利浦雖然早在九四年在國內設廠,籌備影碟機機芯生產基地,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也預料不到影碟機市場會在九五年下半年呈爆炸式的崛起。他們的機芯供應量很可能會有所滯後。

    說不定到時候還要跟國內其他VCD製造商搶奪貨源。

    飛利浦、C-Cube這樣的國際製造商在選擇合作對象時,肯定會支持有發展前途的下遊企業,這樣才符合這些國外製造商的最大利益。

    除此之外,蘇津東還負責尋找、選擇提供主要輔材配件的配套廠商。

    張恪則要製定完整的市場戰略方案,一些基礎工作,例如市場調研,可以由錦湖項目策創部的員工去執行,但是包括產業前景分析、企業戰略分析、品牌建設等等內容,張恪可不奢望有人能替他分擔多少。

    重回九四年,雖然國內今年十幾年的發展脈絡都有一定的了解,影碟機的興衰沉浮,張恪也了然於心,但是對於這個產業的細節認知,就十分的模糊,張恪反現自己需要補充的知識太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