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康社會的經濟基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了今後10年至40年中國的社會發展藍圖,即:第一步,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第二步,在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八大同時提出了一個具體的經濟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增長一倍(翻一番)。

    從時間上看,從提出社會發展藍圖到實現這個發展藍圖還有10—40年時間,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隻有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隻有40年時間。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邏輯來看,一定的社會生產力決定了一定的社會生產關係;生產關係總是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兩者互相聯係、互相作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協調和統一所形成的生產方式,是整個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並由此決定了建立在這個經濟基礎之上的思想、意識、政治、法律、文化、藝術等一切社會上層建築。

    從執政黨的社會發展藍圖來看,小康社會是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第一步,因而是一個過渡階段。小康社會的經濟基礎是由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決定的;這個社會生產方式也同樣是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也就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因此,小康社會的經濟基礎與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相比較,其性質是相同的,隻是其發展程度有所不同。

    上市公司這種社會生產組織形式,適應了一定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階段,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個小康社會的經濟基礎。它作為社會資本所有製的社會企業的這種本質屬性,最接近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規定的作為社會主義經濟製度基礎之一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製企業的性質,但它永遠不可能等同於,也不可能替代全民所有製的國有企業。隻要提出一個證據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即:任何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天生就有權享受全民所有製國有企業創造的利潤財富;而隻有擁有、占有股份(股票)的公民才有權享受上市公司創造的利潤財富。

    小康社會有一個具體的經濟發展指標,這就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增長一倍。這是一個純粹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指標,作為社會企業的上市公司適應了社會生產力的這種發展水平,可以作為物質財富生產的重要社會生產組織形式,為我們的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但是,上市公司同樣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主體社會生產組織形式,同樣是為了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地生長起來的。即使我國的小康社會可以等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我國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也不會與美歐日社會完全相同。因此,我國在發展上市公司這種社會生產組織形式的同時,一點兒也不能削弱、阻礙社會主義全民所有製的國有企業這種社會生產組織形式的發展。

    上市公司現在應當完善作為一個社會資本所有製社會企業的一切製度,這一點我國現在的上市公司做得還很不夠。上市公司隻有在真正承擔起一個社會資本所有製的社會企業的責任以後,才能向一種更新的社會生產形式進步。

    中國的上市公司,不但存在著馬克思在150年前就指出的股份製度內存在的矛盾,而且還有中國股份製自身獨特的矛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