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三名使者送走後,李重九亦決定率軍北歸。

    從幽州,到飲馬黃河,到連滅夏,許兩國,這一場大戰,從八月中旬出兵,至十一月中旬返師,持續了三個月以上。十二萬趙軍南下,離鄉作戰這麽久,又是跋涉千裏,攻城拔寨之艱辛,各部減員亦不在少數,真的可以說得上師老兵疲了。

    就算沒有突厥危險幽京,但若是這時候,李重九勉強提師渡過黃河與李唐決戰,恐怕勝算也是不大。

    王世充乃是奸雄人物,與李密數戰,都是慘敗收尾,卻猶然堅持至反敗為勝的一刻,可見此人心性之堅韌。

    曆史上,王世充堅守洛陽,拒李世民足足達半年之久,李世民為了攻打堅固的洛陽宮城,動員重五十斤,擲二百步的大炮飛石,箭如車輻,鏃如巨斧,射五百步八弓弩,結果應是沒有破城,唐軍眾將見無法破城一並向李世民懇請班師,但李世民不允。

    這個時空上,雖說曆史已非沿著原先軌跡而走,但料想王世充表現應是沒有那麽差吧。

    李重九下定了返回幽京的決定,不過對於河北布置卻沒有鬆懈。

    沁水之戰後,宇文化及殘部歸降近萬,而破永年城後城下夏軍降卒亦有過萬。

    宇文化及的殘部,是以驍果軍的底子搭起的精銳。因為三十萬精銳府軍戰沒於遼東後,隋煬帝為了第二次征伐遼東,而以募兵方式,招募勇壯,以禁軍的標準裝備。

    在江都之變時,楊廣帶著十幾萬驍果軍避難江都,但驍果軍多乃是關中人,思鄉心切,在宇文化及的策反下兵變弑君。

    後宇文化及率十萬驍果軍北上,與李密大戰於童山。此戰幾十萬瓦崗軍幾乎被擊敗,李密本人亦中流矢負傷,但最後宇文化及應沒有攻取黎陽倉,導致糧盡,驍果軍自行崩潰。

    十萬當初江都從駕的驍果軍,最後隻有兩萬人隨宇文化逃至魏郡。而瓦崗軍在此戰後也是遭到重創,勁卒良馬多死,之後李密倉促迎戰王世充,結果兵敗,導致了瓦崗軍的覆滅。

    而永年城內的夏軍,亦是當初追隨劉黑闥的子弟兵,自古以來,河北人以父黨為宗族,大宗族聚居比比皆是,故而是極重親族。劉黑闥這路夏軍,多是其河北老鄉,與外敵作戰戰鬥力極強,趙軍在其手中,也吃過不少苦頭。

    李重九令徐世績率一萬趙軍,駐紮洺州,兵將驍果軍,夏軍汰其老弱,撿選精銳,收編一萬為軍,夏軍降將程名振,蘇定方二人輔之,所部改編為府兵。

    除了在魏郡駐紮的王馬漢一萬趙軍外。

    對於劉黑闥麾下四大降將,李文相,李德逸,諸葛德威,王小胡四人,李重九免去了四人行軍總管之職,以李文相為武陽郡郡守,所部三千人馬盡數改編為鄉兵。

    李德逸為渤海郡郡守,諸葛德威為平原郡郡守,王小胡為清河郡郡都尉,所部也盡數編為鄉兵,作為趙軍鎮守黃河沿線的力量,監視河南的唐鄭大戰。

    而齊郡宣布歸趙的王薄,昨日也派使者來參拜李重九,恭賀李重九連破許,夏兩國,席卷河北。與許國使者的目的不同,王薄使者十分直白地向李重九討要封賞,也就是這次歸降的好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