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吃了一驚,言道:“對付顏也列部的內亂,用不少出動這麽多人馬吧,更不用驚動王上,隻需派一員大將,率兩三千人馬即可。”

    王君廓看了劉易一眼,言道:“爾一介書生,不要對我指手畫腳,聽令就是,我擔心的不是顏也列部,而是突厥,懂嗎!”

    劉易聽了言道:“卑職聽令就是,敢問懷荒,禦夷二鎮是否戒嚴,如此令城內的商隊恐怕損失都不小。”

    王君廓雙目一眯,言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戒嚴就是,一切後果由我來擔。”

    禦夷鎮戒嚴的號令,在王君廓下令半刻鍾後,即是發出。

    隨即披著皮甲,頭罩鐵兜的漢軍戍卒,手持兵戈,從兵營滾滾湧向四個城門。大街之上,隨即都是漢軍戍卒戒備的身影,路障隨即被四處設起。駐紮在城門的戍卒,都是擁有本城戶籍的漢人番人組成,乃是禦夷鎮子弟兵,對於守護這座城池有天生責任感。

    按照戒嚴令,一切沒有禦夷鎮戶籍之人,無論番商還是漢商一律被士卒請出城門,城外有草市可以安置,草市中貿易可放任自由,但禦夷鎮無義務對草市提供保護。

    城外胡商漢商不知究竟何時,但到了這時卻舍不得將千裏迢迢帶來禦夷鎮商品原地帶回去,於是就在草市中交易,快速脫手。

    隨即城門封閉,城門所有百姓,依著戒嚴的禁令,返回各自家中。城內各坊坊門一並關閉,而城內的黨長,鄰長,保長在戍卒的陪同之下,挨家挨戶敲門搜查,看看是否有陌生人居住在內。

    戍卒們一麵清查,一麵加強城池四門的守衛,戍卒攀上城牆,嚴加守備。此外城中戍軍,還向當初靠近主城大宏子城所修築附堡九連堡,高山堡,派出兵馬加強守城力量。

    李虎,李重九這幾年對懷荒,禦夷二鎮,可謂不惜餘力。九連堡,高山堡都被加固,堡內堡外挖了藏兵洞,壕溝,配以足夠的糧食水源。

    李虎並還在靠近的長城的獨石口,又築起一堡,就地名之為獨石堡,堡長七百步,屯紮一百戍軍,三百鄉軍,以保障禦夷鎮與幽州的後路。

    至於城外更安置下幾十個火墩子,火墩子修作三層,下層住馬,中層睡人,頂層作戰嘹望,每個火墩子內都有十名至三十名不等的戍卒駐守,隻要敵軍抵近禦夷鎮三十裏,火墩子必會傳來警訊,來城內早作準備。

    確保禦夷鎮安全後,這邊王君廓早已發出金箭,向懷荒,禦夷二鎮附近的部族調兵。

    隻有懷荒,禦夷二鎮安全後,王君廓放心率領駐紮城內的萬勝軍出城,與四麵匯集而來的番軍騎兵會合,而契丹,高句麗鄉兵作為輔軍也是一並奉令調動。

    這邊王君廓的八百裏快馬加急,信使也是抵達了幽京的臨朔宮。

    按照趙國體製,身為大都護的王君廓,有權力上密折,不通過中書省審閱,而直接呈送趙王李重九親啟。

    而王君廓隻是派心腹將領,送得是十萬火急的急報,急報從禦夷鎮發出,經獨石口入長城,直達幽京臨朔宮。值夜的內廷侍衛半夜接到急信後,也是不敢怠慢,直接帶著信使直往李重九寢宮求見。

    這一日李重九接到中書省公文,批改至半夜還未批完,待聽內廷侍衛說有弱水州大都護府送來十萬火急的密信後,當下放下手頭公務。

    李重九見信之後,沉思一陣,當下對內廷官言道:“傳召讓中書令,兩位中書侍郎,大將軍,幾位虎賁郎將,速速來見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