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恒山郡趕來的一萬唐軍駐紮山崗之上,其大將分別乃是李仲文,何潘仁。

    李仲文未到四十多歲,麵留長須,頗有儒家之風。他出身大閥趙郡李氏,乃魏八柱國之一趙國公李弼之孫,論資排輩乃是李密的堂叔,其年少時好魏晉名士之風,行止放誕不羈,故而一直被族中長輩認為是末流之才,不堪造就。

    但李淵晉陽起兵後,關隴門閥皆倒向了李淵,李芷婉當初在關中募兵時,李仲文率家丁曲部自投於李芷婉帳下。李仲文攻打長安數立戰功,後官加太常少卿。

    而李仲文一旁的何潘仁,則是赤眉碧目,乃是出身西域胡商,隋末大亂時,於關中聚眾兩萬呼嘯為寇,七萬大軍中僅何潘仁就帶來兩萬人馬。何潘仁能投李芷婉,其軍中長史李綱立功不小。

    李綱乃是舊太子楊勇的太子洗馬,楊勇被廢後辭官,大業末年為何潘仁征辟為長史,言聽計從。何潘仁當初能投靠李三娘,多虧李綱之力。李淵攻取長安後,李綱就拜為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輔佐李建成。

    李綱被拔為重用,而何潘仁因出身盜賊,又是商賈,故而隻是一名車騎將軍,不過李淵亦賜厚爵給之。

    李仲文與何潘仁雖出身不同,但彼此交情不錯。

    李仲文捏須言道:“幽州軍自璐水決戰之後,一路之上,大戰小戰不斷,部隊減員,這人馬能戰能有兩萬就不易了,何況又是疲軍,已入吾掌中了。”

    何潘仁哈哈一笑,言道:“老李,自長安之後,很久沒有惡戰了,這回要大幹一票。”

    李仲文微微一笑,言道:“都是公主辦事,敢不勤力,你老何與我,能有今日亦是多拜公主之賜啊。”

    何潘仁點點頭。

    另一旁,李芷婉已得知,李仲文,何潘仁將李重九軍歸路堵住之事。

    李芷婉鎧甲之外,披著一身銀白色的狐裘,寒風吹拂,狐裘上的白毛輕抖。

    現在幽州軍似聞之歸路為切斷後,大軍退到山崗邊,擺出半月之陣,背山固守。

    李芷婉細細觀陣,而一旁李元吉,郭子武此刻都是欣喜若狂,若是能擊敗李重九,那麽丟失晉陽,璐水邊作戰不利的罪名,皆可以通通洗脫。

    “三姐,此李重九可一戰成擒了吧。”李元吉哈哈大笑言道。

    李芷婉沒有說話,這時身旁一將言道:“齊王殿下,正所謂歸師勿遏,此戰還需謹慎才是。”

    李元吉聞言不由大不喜,看去原來乃是李芷婉麾下大將丘師利。

    此人乃是交趾太守丘和之子,係出將門,李淵入關中時,與其弟丘行恭一並,斬殺義軍頭領,得眾萬人,後投奔李芷婉。

    現在二人一並在李芷婉麾下為將,之前李芷婉率騎兵本襲璐水時,二人與另一大將向善誌一並,率領步卒慢了一步趕往潞州。丘師利沒有顧及李元吉麵子,在璐水旁一戰,李元吉之無能表現,著實丟了大唐軍人之顏麵。

    李芷婉將長劍一指言道:“敵軍退去下營,乃是避免腹背受敵之境,而此下營法,乃是半月營,背山為險,向平為易,其鋒銳在於兩翼,騎兵畜牧貫置於營後,而旗鼓大將,必置於中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