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九當下言道:“上穀郡郡守李重九,特來拜見溫先生。”

    對方聽聞李重九名字後,既未露出絲毫詫異之色,而是平靜地言道:“原來是使君,老爺吩咐了,若是使君前來,請直接入內就是。”

    說罷李重九,周旭二人大步入內,經過院門,但見一名男子頭戴林宗巾,踏高齒屐,手持一卷書,郎朗而讀。李重九駐足聽了幾句,便知對方吟的是漁父,乃是莊子中嘲諷儒家一篇。

    待對方將一篇念完,這時仆人才言道:“老爺,上穀郡太守李使君來了。”

    對方聽了這才放下書卷,大步前來,作揖言道:“原來是使君親來,失迎了。”

    李重九避身後,作了平揖言道:“先生客氣了。”

    二人見禮後,對方請李重九入屋詳談。屋內鋪著兩張鑲邊葦席。對方持身正坐,一舉一動都符合世家瀟灑風範,言談間不卑不亢。

    李重九手指身旁的姬川言道:“這位太守府幕僚姬先生。”

    二人相互作禮,姬川先問道:“在下姬川,不知溫先生郡望何處?”

    “太原郡!”

    太原郡!溫氏!

    太原溫氏自惸侯溫疥而起,成為太原望族,其後子孫一直有擔任禦史,刺史。姬川又詢問對方譜係,對方一一回答。姬川這才向李重九點點頭,示意身份確認無誤,並非是冒名頂替之輩。

    溫彥博,泗州司馬溫君悠之子。溫家弟兄三人,溫彥博排行老二,名臣薛道衡曾言過溫氏三彥皆卿相之才。而溫彥博也是年少成名,不到三十歲就通過科舉即登進士科。唐時有言三十老名經,五十少進士,說進士科難中,唐朝每年取進士的不過十幾人,但是隋朝時更難,因為終隋一代幾十年,登進士科者不過寥寥十幾人,而這溫彥博能成為這十幾人之一,可見其確實才高八鬥。

    作為穿越者,李重九對於初唐名相溫彥博更是如雷貫耳,隻是李重九不解是溫彥博曆史上此刻應是投了羅藝,怎麽現在投了自己。

    但是名頭再響,李重九也要考校對方一下,當下問道:“今日溫先生遠道而來,不知有什麽可以教我的?”

    溫彥博拱手言道:“不敢,隻是使君可知眼下處境嗎?懷荒鎮現在東有突厥,劉武周,北有奚族四部,南有竇建德,東有薛世雄,高開道,羅藝,契丹。若是戰事一起,不說眾敵齊來,若是一旦有其中一二人舉兵,恐怕懷荒鎮危矣。”

    說到這裏溫彥博頓了頓言道:“我當年辭官之後,周遊天下,一路行來見天下戰亂紛起,百姓塗炭,實不忍視之,獨念百姓疾苦,但路經懷荒鎮,見民風蔚然,番漢和睦一家,百姓安居,其樂融融,而使君此地不過區區兩年,卻是大治,顯是明君。我不忍見此地繁華,戰事一起,一朝化成瓦礫,所以特來向太守進言,還請太守能聽之一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