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水路之上,則由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江淮水軍,出東萊浮海前進,船艦首尾相接數百裏。

    臨戰之前,兵部尚書段文振,身染重病,臨終前上書天子,應出其不意,速克平壤,若遲疑不決非上策,三月段文振病死軍中。

    但是隋煬帝卻未聽從段文振之言,以耀國威於域外,以威降伏異邦之略,反而告之眾將,凡軍事進止,皆須奏聞待報,毋得專擅。眾將不敢違令,公文一來一往,往往戰機已失。

    而高句麗重鎮遼東城,城池將陷,城中人即請降,等馳奏批複,則已喪失戰機,城中又固守拒戰,如此再三,遼東城久攻不下。

    上百萬大軍空懸於外,每日所費米糧,片刻可堆積成大山,頃時間填塞湖泊,而為了運輸此米糧,民夫轉於道路,其饋運者更倍於百萬之數,一時農耕荒廢,又兼之重役,死於道上不計其數,其餘之人,更是紛紛逃亡。

    當越來越多的流民出現在崇陽縣時,少室山上亦不安穩了。

    天下如沸,流民四起。這些流民居無定所,衣食無著落,一受蠱惑,即可成了暴民。對於這群大股大股經過的流民,新上任崇陽縣縣令隻知緊守縣城,不敢進行緝捕。

    而城外的大戶們,亦是紛紛蓄養家丁,在莊園附近築起高牆,依為自保,亦有人出頭組織粥鋪,來緩解此火燒眉毛的危境,但是去年郭三斤的流賊襲擾地方,令不少人失去了家產,加之崇陽縣米糧又不充裕,故而僅有幾個粥鋪,亦隻是杯水車薪。

    而少室山下,已到了春耕時候,隋朝時佛教大興,寺廟不用繳稅,田產又多,香火鼎盛,故而乃是淨土一般的存在。

    但眼下少林寺的好日子卻過去了,因為山下流民的增多,山下的春耕亦進行的倍加小心。

    為了保護寺廟佃戶順利春耕,方丈商議之後,派李重九,曇宗率領率著武僧團下山駐紮,以監視湧來流民。

    “總教頭,這山下流民又聚集了不少人,你說該如何是好?”一名僧兵向李重九稟報言道。

    李重九往山坡下看了一眼,隻見數百名衣衫襤褸的流民,或坐或臥,聚攏對麵的林子裏。他們眼巴巴地望著遠方炊煙嫋嫋的村子,還有那一片蔥綠的田地,臉上皆是露出渴望的神色。

    “阿彌陀佛,這些人真是太可憐了。”不少持棍棒的武僧皆是搖了搖頭。

    “不如施舍一些米粥給他們吧!”一名年輕武僧開口言道。

    “不行,”一名年老的僧人,乃是普勝派來的寺中長老,他開口言道,“若是施粥,隻會讓山下的流民越聚越多,本寺到時又沒有那麽多米糧,這些流民待到無米可食的時候,就會激起民變。”

    “不如放一把火燒了林子,將他們驅走好了。”曇宗當下獻計言道。

    “不可,不可。阿彌陀佛,我等見之流民受難,而無法助之已是不得已了,還動手驅逐,實有違我等出家人慈悲之心啊。”馬上那長老開口言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