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某小界

    大鄭王朝境內,錦來大河貫穿南北,沿岸城池雄踞,百姓安居樂業,河中有一尊河神,是兩千多年前的錦國大臣,主持錦來大河修造事宜,後因不滿錦國國主暴政,投河而死,因其身負功德,被選為河神,意外受當時的人主供奉,點燃了太一在這方世界的信仰之火。

    王朝更迭不斷,然而太一已在民間形成教派,雖有盛衰,始終不斷。

    河神楊伏波位低,少有上帝庭的機會,又因身處小界,不知曉大帝身隕,隻冥冥中有些不好的預感,後來收到帝庭要求諸神靈使節低調行事的命令,心就被吊到了半空,不上不下。

    他聽話地待在水底洞府潛修,兩耳不聞窗外事,約莫一年,被河中突增的沉屍驚醒,踏水上岸,見兩軍交戰,殺聲震天。

    “大鄭國運趨下坡,但也沒那麽快完啊。”楊伏波施望氣術,卻見國都金光暗淡,即將熄滅,又到了改朝換代之時。

    他本不欲理會,人壽百年,生老病死,朝代更迭,分分合合,都是常理,他不會橫加幹涉,天規也不允許他幹涉。

    楊伏波背著手回河中料理沉屍,謹防它們生成怨靈,想想又覺不妥,去了最近的河神廟。

    他一腳踏入神像,到了辦公的神府,桌案上已經撂了好幾堆折子,都是百姓在神像前的祈願,若是水中尋屍、處理水鬼等在他職權範圍內的願望,他自會滿足。

    不過他率先拿起的是廟祝燒上來的例報,例報中一般陳訴了廟祝當日的所見所聞所想,是他觀察世情的眼。

    “國師?”楊伏波放下最後一封例報,疑惑不已,大鄭怎麽會出現一位國師,還為這國師建生祠。

    兩千多前的伍家天子將軍出身,借口天授君權平息輿論,登上王位,最終統一諸國成為這片皓元大陸上的皇帝,這“天”自然是太一帝庭,且不管他信不信神,他為太一建造了千百座廟祠,信奉太一的教派應運而生,名喚“玄光”,一躍成為國教。

    隻是這國教徒有其名,沒有經義,沒有信仰,僅是伍家天子推行各種政令的工具,他氣憤不過,尋機點化了教中一名聰慧者,授予以太一思想為主的道之義理,在這聰慧者的手上,玄光教有了魂,逐漸脫離王朝掌控,成為真正的民間信仰。

    那麽多年下來,玄光教分裂成了很多派係,共遵太一神係這點是不變的,沒哪個淫祠野祭能成為一方大信仰,將太一擠旁邊去。

    “這國師擾亂大鄭國運而不受反噬,也是厲害的。”楊伏波打算去國都找土地神了解一下詳細情況,再決定要不要幹涉。

    楊伏波一路往北,烽火狼煙四起,暴亂隨處可見,民不聊生,事情的大致輪廓也從別人的口中清晰了起來。

    大鄭皇帝近年來身體不好,為避免子女爭奪皇位血流成河,早早布局,將十八位皇子皇女趕去了封地,隻留下大皇子親自教導。

    皇帝年過八旬,在位六十四年,眼看快要賓天,一位叫陳白水的道士找上門來,獻上一顆丹藥,皇帝立馬生機煥發,華發變黑,比六十歲的大皇子還年輕。

    楊伏波恍然大悟,皇帝乃國運之主,陳白水幫了皇帝,還真算不上擾亂國運,可也真擾亂了國運,間接引發了動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