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逍遙法各有不同,有因超脫而逍遙,有因無情而逍遙,有因至強而逍遙,逍遙聖殿的逍遙,源自放曠曆經種種折磨後的平常心,祂因這顆平常心,合於天地自然,而得大自在。

    但就“合天地”這點而言,與湛長風相似。

    合天地者,按理不為外物所縛,也正是因為放曠的逍遙道誕於心,最終合於天地,具有普遍的生靈本性轉神性的參考意義,湛長風比較看重祂的道,欲借祂的道,推演道者心境變化,從中窺世間道者困於準聖境的緣由。

    然而都是呼應天地之理的兩道,在相遇時,竟是不相容的。

    同樣是合乎天地,放曠因心似天地,於是在天地間縱橫無忌,沒有束縛。

    湛長風卻是我心即天心,我意即天意,言行皆成規則,所以逍遙。

    就如二者的照麵,放曠呼吸同天地,在這一刻,祂成為了天地,湛長風的到來掌控了天地,將祂從天地中推了出去。

    矛盾瞬間爆發,釀成敵意,放曠不接受天地可以被主宰,不認為天地規則可以被改變。

    祂的平常心從山頂巨石中悟出,再從紅塵、萬物中磨礪,最終見天地而圓滿,所行道意基於天地是無法被動搖的,若連天地都不能逍遙,祂的逍遙道意豈不是從根本上就錯了?

    每一位道者都有一套親身實踐過來的認知體係,那是祂們道的基石,若祂們對自己的認知產生懷疑,帶來的是道崩。

    所以放曠不會認為自己錯了,在祂眼中,帝皇是奪天地的大害,是己道之敵,剪除此害,祂道方可無憂。

    極意逍遙,身合天地,化為無形,任憑敵手有萬般攻擊,皆似拳打棉花,再大的威能透過祂,散於天地,都會消弭殆盡,難以對祂造成損傷。

    卻見湛長風帝劍一出,因果循序,不錯漏,不放過,撼動逍遙道紋,勢如山崩地裂,將祂震出天地。

    放曠怎能甘心,一身道行聚於手中劍,攜莫大道威斬出,頃刻白天盡而黑夜出,萬物隱而流光現,逍遙道意似萬千隕石穿越時空砸向湛長風。

    湛長風不急不躁,手腕一轉,劍勢劃圓,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一一化實,恍惚間有新的天地將逍遙大界取而代之,而這新天地被湛長風全然掌控著,饒是那來勢洶洶的逍遙之道,如入甕中,被輕而易舉化散。

    洶湧的天道之力反噬而來,放曠悶哼一聲,道基崩出裂紋,一顆道果搖搖欲墜。

    那被壓製、被主宰的感覺叫祂齜牙欲裂,“既生神道,何來逍遙,何來逍遙!”

    “你這顆平常心,看透了世俗紛擾,終是沒看透宇宙之序。”湛長風收劍袖手,“你門徒眾多,孤也不欲趕盡殺絕,今後以太一神係為尊,此戰作罷。”

    放曠神思時聚時散,道行不穩,針對神道之心難以克製,祂恨不得死在湛長風手中,免了心魔困擾,可她說生,祂必然是生的,她說死,祂必然是死的,由不得人。

    念及門下徒子徒孫,放曠勉強撐著道軀拱手一拜,回到逍遙聖殿,倒在高座中。

    焦急等候的聊無痕等弟子圍攏上來,關心之情溢於言表。

    放曠將他們喝退至階下,神色莊重,“道法之鬥,輸贏各憑本事,此番我技不如人,誰也怨不了,我亦感大道之廣,而我固步自封已久,今後逍遙道就交給你們了。”

    “師尊!”

    “師尊使不得!”

    ......

    “為你們勞心勞力至今,還不許我休息,又不是要死了?!”放曠將他們的叨叨瞪回肚裏,招手讓聊無痕上前,“我一走,不尋得機緣不出世,單憑你們壓不住‘聖’字,逍遙聖殿改名逍遙宗,舍諸界布道場,縮減產業,散去外門弟子,尊太一為法祖,封門潛修,待九天六合大定,方可開門行走!你便是逍遙宗第一代宗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