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山海大界中,遍地神通,且遷移令和限製出入令實行近七百年來,界內模樣大改,閑雜修士已搬入風雲大界,剩下的和遷入的,皆為太一戰士。

    各種聚集地也全部被取消了,在北昭、南風等大陸海島,分設三萬二千座軍鎮、三千座軍城、十二座軍都、一大戰宮。

    鎮、城、都、戰宮,俱集修孝訓練、曆練於一體,從鎮開始,層層篩選,將最優秀的軍政修士送往戰宮,隨時備戰。

    而與帝庭最貼近的湟水大陸上,佇立著四大龐然之物——

    商鼎會本部,與外設的商鼎會不同,本部會員皆為朝百工大師,在朝的資源支持下修行與研創新物新術,有時也會承接朝任務,為朝研創所需之物。

    各大學宮,武道、劍道、法道、陣法、符籙等各脈人才培養之地。

    兵書院,軍道傳承重地。

    鴻蒙書院,頂尖子弟修行之地和神通、靈鑒強者進修之地。

    這三大道場,都是偏向從頭培養弟子的。一般,方寸山會從各界接引來身具道緣之輩,專門負責挖掘弟子的尋孺部也會從其他中界大界接引來新的弟子。

    這些新弟子,先入學宮測定根骨悟性,初步確認修行方向,其中佼佼者,進入兵書院和鴻蒙書院修校

    期間皆能進入神通以下的戰士聚集的軍鎮曆練,待出道便可入高一級的軍城,或分去管理諸直屬界的三府。

    百工人才,其中頂尖者有機會被選入商鼎會本部,或去其他分部,或去軍中後勤。

    他們這些從頭培養起來的修士,可以是太一最忠誠的後備力量,即使心中有其他想法,不願入軍從政,不願去向本朝的產業的,太一也會對他們報以最大的寬容,任他們離開山海大界,追尋己道,但必須做到晝族的本分——有召必回。

    離開的修士在外也以晝族為傲,不負太一風骨。

    除了他們,山海大界每年還會吸納大批外來強者,直接投入各大軍城中,供他們修行訓練,讓他們相互競爭,進入強者氛圍更濃重的軍都和戰宮。

    山海戰宮作為踏入帝庭軍隊的最後一關,已取消臨時戰士編製,將原來的臨時戰士,或勸退,或轉籍到了風雲戰宮。

    這也象征著,山海大界,徹底地成為了太一的大本營。

    自兩令落實以來,山海大界中的百億修士,銳減至三十億,界中負擔驟輕,凶獸植株也開始肆意成長了,叫山海大界的自然環境危險了好幾倍。

    相應的,修行條件也好了許多。

    湛長風特別重視後備力量的培養和儲存,將出戰的實力下限,劃到了最強神通。

    便是,若戰起,最強神通及其之上的將士才能參戰,眼下僅山海這邊,能夠出戰的將士數量達到了八千萬。

    但在域級的戰鬥中,最強神通也隻能被派往中界這等邊緣戰場,靈鑒方可進入大界戰場,返虛則主導虛空戰場。

    因此縱使有這八千萬,在域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大。

    湛長風此次回來,主要是為了選拔一批靈鑒將,擴充帝庭軍隊,再有便是華宸將近,到了各方官將、神靈使節、鎮守使述職的日子,鑒於局勢緊張,特允在外的臣將可以分身、投影、元神出遊等方式臨至帝庭,不必趕回來。

    她入主宣政殿起,便開始會見陸續上來述職的臣將,聽取眾臣反饋上來的意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