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你們佛道中,將‘引、誘’稱為什麽罪業?”

    僧人仰頭望去,不知何時,雲上多了一位神姿高徹的道者。

    他道,“非誘,貧僧隻是在引導一位僧侶成佛。”

    “嗬。”

    僧人腳下生出蓮花台,與湛長風並肩,“早就想問,帝君是何時看出緣末,非萬法神鏡的?”

    “你不必拖延時間,我不幹涉她的轉世,便真的不會幹涉,但你要是好奇,我們就邊走邊,順道去看看,你那緣末,是不是真的能度走她。”

    “帝君請。”

    原來,佛道曆經兩百多年,終於追蹤到了鏡子的第四世,並推演出羕第五世的降生地點。

    為了迷惑湛長風和一眾對鏡子存有奢求的大能,掩蓋羕的轉世蹤跡。

    然湛長風與鏡子之間,有承諾在,是以鏡子每次轉世,她都能感應到祂的大致位置,僅僅是遮掩,對她不起作用。

    佛道大能便趁著鏡子剛落入第五世的胎中,使秘術封印了鏡子的真靈氣息,並將鏡子的真靈氣息,複刻到了與其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同瞬形成的胎兒身上,過程悄無聲息,沒有引起湛長風的注意。

    而那胎兒,就是之前的夏辰,現在的緣末。

    他們本想在湛長風發現前,將鏡子度化。

    結果,湛長風忽然來了朱,到了此界,親自來看夏辰了。好死不死的,夏辰又遇上了殞命的危機。

    一旦親眼看著夏辰殞命,靈魂消散,湛長風定能察覺出問題,知曉他不是萬法神鏡。

    所以僧人臨時受命,將計就計,趕來把夏辰度化入道,因為他知道,以湛長風的名望和風度,不會強奪。

    這樣就可以做出一個萬法神鏡已經皈依佛道的假象。

    但湛長風:我若不晚來,你佛門就得多隕落一人了。

    他以為她是,她要是早點過來,察覺到他的存在,就先將他除掉,免得他去將身為萬法神鏡的夏辰度化。

    而後細品,僧人卻想到了另一種可能。

    那就是在湛長風已洞悉夏辰非萬法神鏡以及預料到夏辰有佛緣的前提下,她在——或者,更準確點,她是在諷刺,她如果沒在這個時候來,夏辰這個“佛門弟子”就隕落了。

    僧人不能否認,夏辰之所以能入佛道,僅僅是因為他需要他活著,讓湛長風以為萬法神鏡入了佛門,從而放棄對鏡子的爭奪。

    然想到湛長風已洞悉這一切的可能後,僧人決定讓夏辰去度化真正的鏡子轉世——馮清媛。

    不管如何,他是不能再出手了,不然會像護法金剛一樣,遭到湛長風的打滅。

    上述真相也已不需要言明,他們倆個此時站在一起,就明那些彎彎道道,全都鋪展在心中了。

    僧人隻是又問了一遍,“帝君是怎麽發現的?”

    湛長風對於此事,僅指了指自己的眼睛。

    作為擁有真知之眼、尋本朔源神通、聖書的人,她想看穿一個饒本質,真的隻是一眼的功夫。

    一眼要是看錯,那多看幾眼總會發覺端倪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