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我想知道,如果沒有任何防禦措施,人是否可以通過這裏?”

    孟教授向兩位地質專家問道,他所關心的時候都和考古有關係,這種地貌現象存在絕對不止千百年的時間,在修建陵墓的時候應該就是已經存在了的。

    如此就衍生出了一個問題,要是千年前那些人無法通過這裏,那陵墓絕對不可能在暗河深處,更深一步講,裏麵是否存在陵墓都值得商榷了。

    其實從攝像機觀察到地下的情況後,在場的不少專家,對於暗河深處是否有蒙古帝王陵,已經開始持有保留意見了。

    因為暗河的一些地段通道十分狹窄,根本就無法將修建陵墓所用的物資運送過去,當然,場內眾人誰也沒能想到,這裏不過僅僅是當時那些工匠們的一條逃生後路。

    一位地質專家在通過攝像機觀察了一會之後,開口說道:“隻要注意一點,人是可以通過的,這些強酸物質的形成,需要很長的時間,一滴可能都要數年或者數十年,否則這地下就不是河流而是強酸流了。

    人體要是不小心接觸到那些強酸,隻需要及時用清水衝洗,隻要不是下一場強酸雨,並不會有致命的危險的……”

    “好,莊睿,你們通過這片區域,繼續往裏麵行進……”在得到地質專家的答複後,孟教授做出了指示。

    有身上防護衣的保護,莊睿一行人很快通過了這片強酸區域,繼續向暗河深處行去,在一些地形比較狹窄的地方,又發現幾處人為開鑿的痕跡。

    這一切讓地麵上的眾人均是十分不解,說下麵沒有陵墓吧?這些痕跡又表明曾經有人類在這裏活動過,但要說想通過這暗河修建一座帝王陵,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行進了大約七八百米的時候,地下暗河出現了岔道,不過還好的是,在岔道處有明顯的人為記號,這也讓莊睿省了不少功夫,否則直接將眾人帶入正確的河道,指不定有人會怎麽想呢。

    雖然地麵上的直線距離,從暗河入口到陵墓密道,隻有短短的三四裏,不過在地形複雜蜿蜒曲折的溶洞暗河中,這個距離被無限度的放大了。

    加上在暗河內,也有許多不知道是否有毒的地底生物,更是減緩了莊睿等人的行進速度,在有些地方需要一邊進行勘察一邊前行。

    一行人足足走了近十個小時,中間休息了三四次,直到地麵已經是黑天的時候,才來到了墓葬密道的出口處。

    密道的出口,是在暗河一個水流湍急的開闊處。

    由於這裏是逃生的出口而非入口,那些工匠們並沒有對這裏進行掩飾,人工開鑿的痕跡十分明顯,莊睿等人沒費多大功夫就發現了那個長滿了癬苔的洞口。

    “盜洞?”

    在地麵已經是熬紅了眼睛的專家們,在看到那個洞口後,不禁齊齊發出了這個聲音,他們都是考古的行家,有著豐富的實地發掘經驗的,對於這樣的洞口均是不陌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