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件事情一出,搞的宮廷畫師們人人自危,均是托病不出,沒有一個人再敢給朱元璋繪製肖像了,讓朱元璋龍顏大怒。

    後來,一個叫陳遠的肖像畫家悟出了其中的奧妙,主動提出要給朱元璋繪畫,這讓同僚們鬆了一口氣之外,均是對陳遠的智商表示了懷疑。

    不過後來的結果,卻是讓那些人大跌眼鏡,陳遠在給朱元漳畫像時,隻是把麵貌輪廓畫得相像,其餘盡按帝王模式畫,因而看起來仁慈和善、雍容華貴。

    朱元璋看到這幅肖像後十分滿意,並讓陳遠另畫多幅分賜給諸王,陳遠為此也得到文淵閣侍詔的官位,當然,畫的像不像,自然也就沒有人去追究了。

    從相貌上無法對這位帝王做出辨認,莊睿也隻能另想辦法了,當然,用屍體的相貌作為考證其身份的依據,這也是考古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莊睿本來也沒報以多大的希望。

    將注意力轉移之後,莊睿先是在棺材內搜尋了一邊,卻是沒有發現任何帶有文字的物件,而除了那方“傳國玉璽”之外,再也沒有發現印章類的東西。

    “靠,怎麽忘了這茬了?”

    對於這個,莊睿先是愣了一下,繼而恍然大悟,連連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腦袋,要知道,蒙古早期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想找出墓誌銘記,顯然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根據史料記載,在成吉思汗時代,行軍打仗發布命令時,往往是讓傳令兵將命令背熟,用歌唱的方式記在心裏,傳給麾下大將,一直到成吉思汗去世,都是使用的這種方式。

    到了現代,史學家和軍事學家們對於蒙古當時擴張的軍事行動,幾乎完全都是靠猜測推斷出來的,因為那些傳達命令的歌聲,早已在大草原上成為絕唱了。

    所以想在蒙古汗國早期的墓葬裏發現文字記載,幾乎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莊睿現在隻是寄望於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在當時具有代表性的物件,從而推斷出墓葬主人的身份。

    直到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之時,乃蠻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蒙古人至此時便采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

    這也是蒙古最早的出現的文字,並且當時隻是在蒙古貴族中流傳,普通的蒙古人還接觸不到這些文字。

    到了大元朝忽必烈時代,由當時的吐蕃國師八思巴所創立的八思巴字,俗稱新蒙文。

    沒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導致了當時的蒙古汗國流傳下來的文字資料極少,即使在元朝的近百年當中,也是很少有史料劉川的,這也是造成後世蒙元曆史中很多不解之謎的主要原因。

    ……

    根據其相貌無法辨認出墓主人的身份,墓葬內又沒有發現文字類的記載,莊睿不禁有些撓頭了,說實在話,他的實地發掘考古經驗並不是十分豐富,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才好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