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史書上說中國墓葬始於中原,果然不假,僅是穿越豫省一地,從仰韶文化到明清墓葬幾乎都能見到,這地底下不知道還埋藏了多少古代文明呢……”

    一行三輛車駛出河南,進入到了陝西境內,坐在頭車上的莊睿正在和任博士閑聊著,這次野外考古行動,莊睿自個兒出了兩輛車,另外還有京大考古研究所的一輛麵包車,用於攜帶發掘工具等物資。

    一個星期以前,莊睿帶著任博士還有京大的三名研究生,從京城出發,沿途經過河北進入到了河南境內。

    和前幾次來河南不同,這一次莊睿一行人幾乎沒有進入城市,幾乎都是在野外度過的,不管是已經發掘出的曆史古墓,還是被懷疑有墓葬所在的地方,都留下了莊睿的足跡。

    “其實很多現在遺留下來的很多古玩珍品,本身就是殉葬品,也就是咱們所說的明器(冥器),如果沒有土葬製度,估計很多物件都不會被製造出來的,莊睿,這裏麵有很多相通的東西,你多了解一下中國墓葬的起源,對你搞收藏也是大有好處的……”

    任博士在讀博的時候,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中國墓葬的起源以及發展,他對於各個墓葬的存在時期和當時的社會形態極其了解。

    幾乎每到一個地方,任博士都能給莊睿講解出這裏在多少年以前生活著什麽樣的人群,遠至數千年前,近至清朝末期,就沒有任博士不知道的地方。

    這讓莊睿大感欽佩之餘,對老師孟教授也是心中暗暗感激,他知道這是老師特意安排的,讓博聞強記的師兄來輔助自個兒,爭取使自己第一次主持的發掘活動更加圓滿。

    之所以在河南一地就停留了一個星期,就是因為莊睿想係統的了解一下中國墓葬的起源,在實踐當中,莊睿的收獲遠不是從書本課堂上能得到的,通過對不同墓葬的現場勘察,中國數千年的墓葬文化,在莊睿腦海裏已經形成了比較係統的認知。

    中國以漢族為主體,漢族古稱華夏族,華夏起源於五千餘年的黃河中下遊的炎黃部落,故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

    漢族曆行土葬,這一傳統與農業地理條件及其文化相關,漢族興起於中原,這裏土地肥沃,視土地為生命之本,所謂“天為父、地為母”。

    《易經》中“天者無所不覆,地者無所不載”之說,被古人理解為土地具有“生育”的功能,人死後,埋入地中是使死者看得到安息並使靈魂寄居的場所,因此也有必要保存屍體於土中,以待靈魂的歸來。

    中國最早的土葬距今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但這隻能證明那時已有了土葬,而並不能否認其它葬式(如火葬、野葬等)是否也同時存在,甚至何者是更主要的葬式,要知道,山頂洞人尚不是農業居民。

    進入文明社會,土葬的形式最能體現死者生前的社會地位,最能寄托人的“追思”、“孝道”這一類情的感,並作為人心治理的一類手段,因而受到曆代王朝的保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