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你小子別光練嘴,把這事兒辦好了,以後還有很多事讓你辦的……”

    莊睿笑著拍了拍猴子的肩膀,博物館馬上開業了,自己手上根本就沒什麽人手,猴子嘴皮子不錯,到時候可以在博物館裏做個解說員,隻是不知道他自己願意不願意。

    莊睿這段時間實在是太忙,本來說回國要去工地那看看館址的,但又被這事兒給牽住了,並且博物館的安保隊還沒有找,莊睿今兒早上才吩咐郝龍,讓他去找一些退伍的老戰友過來幫忙。

    至於彭飛,莊睿壓根就沒問他,在他那部隊裏麵,軍銜最低的都是少尉,基本上就沒有退伍的,即使年齡大了,也是去到普通部隊裏擔任教官,不可能到地方上一個博物館裏工作的。

    ……

    位於東三環附近的潘家園,永遠都是那麽熱鬧,連帶著周邊也興旺了起來,這裏本身地段就不錯,再有潘家園古玩市場的帶動,消費並不比中心區要差多少。

    在距離潘家園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區,和周圍四處都是摩天高層的住宅樓不同,這個小區清一色都是七層的樓房,並且不帶電梯,住這兒的人,大多都是些老北京。

    住在這個小區的人,大部分都是以前四合院的拆遷戶,不過有些人在拆遷後,分了好幾套房子,他們也沒賣,稍微裝修了一下對外出租,並且租金還不低,一般兩室一廳的房子,租金都要好幾千塊了。

    能租得起這些房子的人,大多都是些公司白領,每天早晚上下班的時候,穿著時髦的女人和西裝革履的男人們,忙忙碌碌的在小區裏進出著。

    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這個小區,還有另外一個層次的人居住著,並且人數比那些白領還要多,這就是北京的地下室人群。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北京結合地麵建築,建立起大量的地下人防工程,有些被改成了儲藏室,但是更多的,都處在閑置狀態。

    因為缺少專項基金維護,又缺少專人管理,許多地下人防工程垃圾成堆,日漸破敗。

    為了改變地下人防工程這種髒亂差的狀況,在上世紀90年代,北京政府提出“以用促管,以洞養洞”的方針,鼓勵大家使用人防工程,並收取一定的使用費。

    有了政策之後,當時的承租人就開始利用人防工程,開辦起了地下旅館,但數量並不多。

    不過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這種局麵變得大為不同了,到2004年的時候,北京形成了人防工程出租的高峰,經過統計,北京的地下室人群,已經達到了近百萬之多。

    這種地下室,和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裏麵,薑文飾演的王啟明初去紐約所住的地下室完全不同,一般都是隻有三五個平方大小,放下一張床後,連轉身都變得困難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