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一小塊不起眼的石頭,就要近百元,甚至數千元,臨安市政府出於保護資源的目的,求助於浙江省地礦廳,要求對這種黃石頭能予以科學的鑒定。

    經過專家們對礦物成分的仔細分析,對田黃和這種石頭生長環境,外部特征的對比,專家們給出了結論,昌化石根本就不具備田黃石那種“細、潔、溫、潤、凝、膩”的“六德”,如果定名為田黃石,絕對是不科學的。

    要知道,田黃石的形成,是有數千萬年“田土”的蘊釀,溪水的滋潤和有機酸的滲入,這才形成那種滑潤如雞油一般的色彩,細膩柔美的蘿卜紋,

    而昌河的這種黃色石頭,則是根本就無“田”可去,隻是在山坡的土壤下麵棲身,並僅靠雨水“解渴”,遠遠達不到“田黃石”所需要的生長環境。

    因此,專家給出的結論是,這些石頭隻是早先人們開采雞血石礦時的廢棄物,盡管它們之中夾有原先裸露在地表的石塊,但其到土中二次生成的曆史不會超出昌化石礦開采的曆史,因此,絕不能定名“田黃”。

    還好,這批黃石頭的“蘊藏”量本來就不多,挖“寶”的人收獲越來越少,臨安市政府也製定了措施,進行了封山保護,“昌化黃石”名還沒定下來,這次“淘金熱”就被扼製住了。

    不過,從此假冒田黃石的隊伍裏又多了一個“李鬼”,這無疑給田黃石收藏愛好者們又增加了一道難題,因為好的昌化黃石,幾可亂真。

    也就是因為這件事情,老王頭也是聲名遠播,並且用那10萬塊錢蓋起了小樓。

    由於這裏是雞血石開采的最前沿,幾乎每天都有外地人來到這裏選購雞血石,通過提供食宿,偶爾上山碰碰運氣,慢慢老王頭的日子也變得富裕了起來,帶動了這個村子家家戶戶都搞起了農家樂。

    來往的人多,這小山村也形成了一個由村民和礦坑老板們。自發組織起來的雞血石集市。

    “老王叔,您可是真厲害啊,帶動時尚潮流呀……”

    偉哥笑嗬嗬的和老王頭開起了玩笑。

    “哪裏,哪裏有,胡亂撿的塊破石頭,運氣好罷了……”

    老王頭連連擺手,但是臉上卻顯露出一副自得的模樣來,雖然這小山村後來也有人在山上采到過價值不菲的雞血石,不過這第一桶金,還是被他撿到的,尤其是興辦農家樂,更是他的得意之作。

    “快點吃,吃快點,咱們去見識下老王叔的寶貝去……”

    陽偉被剛才的故事搞的心裏癢癢的,恨不得自己也能去山上采石,要不是今兒這農家菜做的實在是好吃,恐怕偉哥和秦萱冰幾人都要求先去看石頭了。

    莊睿和德叔算是行裏人,他們見識過的東西也多,這會倒是不急不慢的喝酒吃菜,直到被陽偉等人催促煩了,這才喝完最後一杯酒,擦了擦嘴,跟著老王頭走到另外一個房間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