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以前的學校,出名的就是那麽幾個,而白楓所在的學校,基本上都是部隊或者地方幹部的子女,這次聚會也是如此,來的同學雖然大多都還在上學,但是穿著打扮,卻是要比白楓洋氣多了。

    白楓為人心氣高,他知道自己不屬於這圈子了,在聚會時都是隻帶耳朵沒帶嘴巴,光聽不說,其中一位同學在顯擺的時候,說的話吸引住了他。

    那位同學有位親戚在香港,今年回大陸來探親,帶來不少在北京都見不到的電器,並且還說在香港那地,從大陸流過去的一本什麽破書,居然就能賣幾萬塊錢,在那位同學嘴裏,香港似乎是遍地黃金。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大家都隻當是個笑話,聽過就算了,不過白楓這心裏,可是起了波瀾,破書?自己那收購站裏,就是破書多,這些年他可是看了不少,並且他還曾經從裏麵翻撿出一張乾隆皇帝時的聖旨呢,這些東西,會不會值錢呢?

    心中存了疑問並且上了心的白楓,有意無意的就開始吹捧起那位同學來,他在社會上混了幾年了,想吹捧這麽個還在上學的半大孩子,那還不簡單,幾句話下去,那同學就樂的找不到北,視白楓為知己了,而白楓也從他口中聽到個名詞:古董!

    隻是那位同學也說不清楚什麽叫古董,反正就是年代久遠的物件就值錢,不過這個可難不倒白楓,結束了同學聚會之後,他就四處打聽了起來,最後找到琉璃廠,一看之下,才知道,敢情自己以前經手過的那些物件,還都是寶貝啊。

    認識到那些破爛貨的價值之後,白楓可就上了心了,給那些拾破爛的也交代了,多收些舊書古畫,他這收購站高價回收,所謂高價,其實不過是一本書毛把錢,一張畫幾毛錢而已,但是在那個年代,這些東西都是論斤稱著賣的,一斤不過幾分錢,一聽白楓單個論本的收,這遠近收破爛的都往這邊送了起來。

    當然,白楓也不是亂收,從得到這個信息之後,他就是白天上班,晚上往琉璃廠裏的各個店鋪裏麵鑽,那會還沒有潘家園呢,北京古玩市場就是集中在琉璃廠。

    由於白楓年齡小嘴皮子甜,人又勤快,經常幫著打掃下衛生潑個水啥的,一來二去,琉璃廠那些坐堂的老師傅,都挺喜歡他的,沒事也就指點幾句,這讓白楓的古玩鑒賞知識,那是蹭蹭的往上漲。

    不過是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白楓幹了兩年賺的工資錢,就換成了一堆破書爛畫,還有一些陶瓷瓦罐,而且把他老子十幾年的積蓄,也偷偷的給折騰光了,隻是這光出不進,也不是辦法啊,白楓無奈之下,拿了個清康熙的瓷器,賣給了琉璃廠的一家古董店,換回來千把塊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