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曾經介紹過唐三彩,這是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白、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豔,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產生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豔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

    現在擺在田凡教授麵前的這個唐三彩,是個三彩雙峰駱駝俑,高度近乎一米,搭掛著獸麵紋飾的馱囊,絲綢和水壺也都安放就位,它引頸張口,後肢直立,前腿略彎,仿佛剛從臥姿直身而起,仰天長嘶,準備踏上西歸的征途,造型極其威武恢弘。

    仔細看著這個昂首嘶鳴的駱駝,莊睿在恍惚間,仿佛看到那長安城裏喧鬧的東、西市,驛站旁酒巷裏巧笑的胡姬在你身旁鋪張開來,似乎身處在大唐盛世的氣氛裏,感受著異域與東方的傳奇。

    金胖子和孫老等人,也被這件唐三彩駱駝給震住了,這件三彩作品不僅俑色彩鮮豔,釉色明亮,而且造型精致準確,更主要的是,在三彩駱駝那光亮的釉麵上,有很多微小的開片,像一個個小裂紋一般。

    這種開片主要是由於胎和釉的收縮比不太一致而造成的,胎的收縮比較小,釉的收縮比較大,這樣在它燒製的過程中,冷卻的時候那麽釉子就會產生收縮,因此在釉子的表麵,會形成這種裂紋。

    唐三彩出土的多了之後,這種開片也就成了鑒定唐三彩釉麵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當然,後世技藝高超的造假者們,也肯定會在這方麵做手腳了。

    “孫老師,您怎麽看這物件?”

    田凡知道在場的這幾個人裏,孫老是玩雜件的,對於唐三彩並不陌生,至於金胖子等人,恐怕懂的就不是很多了,是以在眾人粗略的看了一圈之後,出言向孫老問道。

    孫老拿著一個二十倍的放大鏡,對著開片仔細的看了一會,搖著頭說道:“這物件我看不準,從開片上看,是芝麻片,不像是後仿塗刷高錳酸鉀溶液形成的,但是這物件太完美了,我拿不準……”

    孫老所說的芝麻片,指的是唐三彩陶器受地下水和土壤中酸堿物質的侵蝕後,自然形成的開裂,這種開裂比較細碎,像是芝麻一樣,距離其一尺左右遠,就能明顯觀察到。

    而造假者往往使用氫氟酸和高錳酸鉀等化學藥品,對器物釉麵進行腐蝕和染色,然後再放置一段時間,釉麵的“開片”也會變得明顯,但是開裂的痕跡,卻顯得很寬,沒有自然開片那樣細碎。

    這件三彩駱駝,無論是從釉色造型,還是開片來看,都是真跡無疑,但它就是太過完美了,比之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一尊三彩駱駝還要出色,是以不管是田凡教授,還是孫老爺子,都不敢妄下結論。

    “田老師,我曾經聽過您講的一堂關於唐三彩器皿特征以及鑒定知識的課,後來見到這件作品之後,我就把它買了下來,也找過一些人看,都說是真品,今天借這個機會,也請您幫著鑒定一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