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許可以在思想上自我安慰一句:嗯,剛剛推翻了一次整個宇宙。

    要延續電的生命,對新艦和三大族而言,不需要推翻什麽,而需要找到新的未曾發現或證明的生命規律,將其理論化並實際運用。

    理論又來源於很多方麵,其中未知現象的發現與大量該現象數據的記錄,是新理論最佳的來源之一。

    楚雲升從禁地帶來回來的現象與數據,尤其是鏡麵形態的存在方式,對重構零維與多維世界之間的關係很有幫助。

    想要同時解決零維、意識、命源等所有問題,也是不現實的,五序根據新艦現有的基礎,以及楚雲升帶回來記錄的優勢方麵,選定主攻零維的方向。

    一旦零維的衰退速度被遏製住,意識的衰退或許會稍緩一些,它們之間的聯係一向最為緊密,至於命源的問題,楚雲升帶回來的第五艦隊的生命技術就和命源有關。

    主攻方向沒有選擇命源也是因為這一點,第五艦隊給楚雲升的技術不可能是它們頂尖的,但不是頂尖的,便意味著應該是成熟的,新艦沒有必要再將寶貴的時間與資源浪費在研究已經成熟的技術上。

    誠然對第五艦隊生命技術的學習或許可能會讓整體科技進步,但要理解與運用一個新的理論與技術本身就需要一個過程,再往上可能是一個更高更難的理論與技術,需要消耗的時間與資源更多。

    新艦現在需要得到有關零維的理論層次,隻要和第五艦隊給楚雲升的生命技術層次差不多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可以相互印證,從第五艦隊的生命技術上得到同層次的啟發,暫時不需要更高一層,那不現實,也不實用,更來不及。

    五序安排好各項準備工作,楚雲升也沒有返回本體,反留在了新艦中,參與三大族對電零維問題的研究。

    他因為自身的原因,可以給三大族提供實驗對象,也可以隨時在自身上驗證,得到的結果,也可以立即運用到自身上,在未來對本體的改造也一樣有用處。

    基於此,五序也毫不“客氣”,在馬上就要開始的研究體係中,將楚雲升安排為“實驗體”與“實驗者”的雙重屬性身份。

    此時,戥調整新艦,遠離星係,沒入暗域之中。

    襲擊者如影如隨,仿佛在為新艦護航。

    但戥控製新艦的航向卻已經改變,不再是原先的第四顆牢籠行星,而是楚雲升本體在衛的護衛下飛來的方向。

    襲擊者卻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隻是常規地詢問為何改變航向,再得到戥故意編造的一個借口回複後,也沒有再質疑下去,仿佛並不知道戥原先航向目的,但卻提醒戥,在新航線必須要經過的一個星係群裏,它們曾發現過一個降臨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