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劉睿起來釀酒的時候,就聽到山下的村莊傳來一陣喜慶、悠揚的嗩呐聲,讓原本萬籟寂靜的清晨多出了幾分熱鬧的氣息。

    從山上往下看,濃霧之中點點燈光搖曳,模糊不清,好像它們仍舊在沉睡一樣。這個時候,嘹亮的嗩呐聲就如同是無數人喜悅的呐喊,劃破了時空的界限,讓人們精神一振,睡意不再。

    在青山,無論是婚喪嫁娶,都有著吹嗩呐的習俗。

    嗩呐是一種起源於北方的民間樂器,在不同的地區流傳之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使用方式,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青山地區,嗩呐演奏很少出現在正式的文藝表演之中,倒是在一些婚喪嫁娶的場合之中經常能夠看到。

    每當嗩呐聲響起,人們光憑聲調的不同,就可以判斷出這一家究竟是辦喜事還是遇上了白事?

    低沉的嗩呐聲就一如喪家的心聲,嗩呐手似乎在用這樣一種方式,表達人們對逝者的情感,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每當這樣的聲音在村子裏回蕩,人們就會知道又有一位老人離開了這個世界。聽著哀怨的嗩呐聲,人們不自覺地就會放慢腳步,降低話語,以示對死者的尊重。

    同樣的嗩呐,一樣的嗩呐手,但是不同的曲調卻能夠表達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落差之大無疑是讓人們驚奇。

    喜慶歡快的嗩呐聲代表了主家上下的喜悅心情,高亢嘹亮、直破雲霄,鳳求凰等等民間傳統編曲熱情洋溢,很適合結婚的場合使用。在青山,結婚的時候,隻有男方家裏才會請來嗩呐師傅,從送彩禮到迎娶,嗩呐師傅將會全程參與,變成了婚禮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頂級的嗩呐師傅,除開吃飯喝水等等必要的休息時間,幾乎無時無刻都在吹著手中的嗩呐,肺活量之大是旁人所不能理解的。一些勤奮、敬業的嗩呐手總是能受到主家的歡迎,行程都是排得滿滿的。

    小時候劉睿去別人家喜酒的時候,總喜歡在嗩呐師傅的跟前轉悠,希望能學到一些吹奏的技巧。畢竟,跟著張振祖學習了吹葉之後,劉睿就對各種樂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機會就會不自覺地想要學習。

    和吹樹葉相對簡單的情況不太同,吹嗩呐需要更多的技巧,需要更多的融入更多的情緒,才能把當下場合的氛圍通過小小的嗩呐完美地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劉睿慢慢地學會了吹奏嗩呐,對於青山鄉村一些婚喪習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進入農曆十一月,梁村附近舉行婚禮的人家是日漸多了起來,時不時就能聽到嘹亮的嗩呐聲在村子的上空回蕩,刺激著人們的耳膜和神經。

    對於農村的小孩子來說,能去喝喜酒就是一件很值得慶祝的事情,就像是過節一樣。劉睿記得小時候能跟著父母去喝喜酒,自己總是要換上最好的衣服,收拾得幹幹淨淨的,高高興興地出門。有時候,為了去遠一點的親戚家喝喜酒,甚至還會給小孩子準備新衣服。

    去喝喜酒,能穿新衣服、有好吃的零食,還能看熱鬧,對於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娃娃們來說,無疑是有著相當的吸引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