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投入運營之後,每天都需要大量地飼料喂豬,因此劉睿也開始把擴建酒坊的事情提上了日程。養豬場和酒坊就如同是一個人的兩條腿,隻有齊頭並進,才能實現共同發展。

    不過,在擴建酒坊之前,劉睿得先把家裏那幾頭肉豬賣掉,才能把豬圈清空。以往劉家賣豬的時候,都是賣給青雲鎮上的屠戶,這一次也不例外。

    在青雲這邊,無論是肉豬養殖還是家禽養殖,都沒有形成規模,因此各家各戶都是單打獨鬥,零散地出售給附近的屠戶或者居民。經常賣豬的劉家,有相對固定的合作夥伴,一個電話就搞定了。

    不過呢,通知到了之後你也不能肯定對方會在哪天早上突然光臨家裏,把肉豬綁住稱走。

    對於養殖戶來說,每次賣豬都是和屠戶進行鬥智鬥勇的時間。

    屠戶們自然希望肉豬的肚子裏一點存貨都沒有,餓上那麽十幾個小時,拉屎拉尿,幹幹淨淨的。而養殖戶們則希望肉豬最好剛剛吃飽,把豬食賣出肉價格。

    在這種情況下,屠戶們往往突然襲擊,在天不亮的時候,就會上門,今天也不例外。

    早上,劉睿和劉家宏正在酒坊裏忙活,就聽見院子裏傳來小黑的叫聲。小的時候小黑顯得有點痞態,懶洋洋的不願意動彈,不過最近一段時間逐漸有好轉,倒是有點看家狗的模樣了。

    循聲而出的劉睿一樣就看到鎮上的屠戶烈正笑容可掬地站在院子裏,饒有興致地看著院子裏的一切。

    在青雲,很習慣把一個人的職業和他的名字結合起來稱呼,變成了一種很獨特的叫法,使對方的職業一目了然。這個屠戶的名字中有一個‘烈’字,因此被人們稱為屠戶烈。

    “舅舅,來了!”一腳把纏繞在自己腳下的小黑撥開,劉睿向著張屠戶點點頭。

    屠戶烈也是下梁村張氏族人,和張桂芝有點沾親帶故,因此按照鄉下的習俗,劉睿稱其為舅舅也是很合理的。其實,前兩天張烈已經到劉家看過養在豬圈裏的,覺得很適合,這才在今天早上過來的。

    張烈做了半輩子的屠戶,早已經是練就了一雙毒辣的眼睛,隻是眼睛一掃,就大抵上估算出肉豬的重量,八九不離十了。像劉家這幾頭豬,大概都是在兩百出頭,算是最合適的出欄階段。

    肉豬太小的話,產肉率不高,影響利潤;肉豬太大,青雲市場無法消化,一天賣不完更加虧本。

    因此,對於一個屠戶來說,如何選擇合適的肉豬,至關重要!

    “院子和以前有點不一樣,看來讀書還是有好處!”屠戶烈看了看劉家的院子,點點頭讚揚劉睿道。

    其實劉家的院子和往常也沒有太大的變化,隻不過菜園中青翠欲滴的蔬菜和竹籬笆上迎風招展的喇叭花都很有生命的活力,讓人不由地精神一振。在深秋季節依舊生機盎然的院子給旁人帶來驚奇的同時,也讓人對劉睿刮目相看。在找不到真正原因的時候,人們往往把院子的驚人變化歸結在劉睿讀過書,學會了比較先進的種植技術身上。

    當然了,這樣的誤會劉睿也是樂於見成,畢竟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掩飾神農空間的存在,可以悶聲發大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