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進行到一半,成百上千的農民上門堵路,要求提高補償,要不就是強行讓建設方高價訂購他們提供的土石方,要不開出高工資聘請附近的村民上工地幹活。在不少公路建設者的眼中,每一條公路的建設其實就是一段和附近村民鬥智鬥勇的曆程。

    但是,這種情況在青雲至梁村的建設工地上,並沒有發生,倒反出現了不少令人感動的場景。

    或許是村民們已經被先前那條泥濘不堪、塵土飛揚的機耕路弄得有點厭煩了,他們對於新修的道路報以極大的熱情,積極配合。

    村民們不僅僅很配合建設方的搬遷、退耕工作,甚至還有人主動給建設工人們提供不少的便利條件。

    每當公路有侵占到耕地的時候,村民們都相當主動地把土地出讓,領取補償金,並且簽字畫押,不再阻撓工程的進行。村民的極高覺悟甚至讓建設方的成員大感吃驚,甚至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當然了,村民們之所以很愉快地配合,有一個因素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這一次縣上的領導高度重視,建設的資金非常充裕,給村民的占地補償也是相當高。

    有了堅強的後盾,投資方給村民們發放補償款也是異常爽快,一絲一毫都拖欠,村民們自然也有著相當高的配合度。究其原因,總歸還是‘錢’之一字的刺激。

    一般來說,占地補償款往往會成為腐敗的溫床,經過經手單位和個人的層層盤剝,補償款都不會按時到位,甚至還有一部分被中飽私囊,並不能全部抵達村民的手中。

    按照往常的慣例,一些人也想著趁此機會大撈一筆,隻不過來自縣領導甚至更高層的領導高度重視下,這種潛規則並沒有能夠實施就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無他,梁村還有大批看起來沒有實權,但是卻擁有極高威望,在高層中有著廣泛人脈的科學家,青山當地的官員自然不希望這項工程出任何的紕漏,影響自己的仕途。

    工程建設款中,那些補償資金都是在第一時間發放到村民的手中,極大地消除了村民們的顧慮和敵意,更加積極地配合工程的施工。這是一條高壓線,誰碰都不得,在三令五申之後,並不會有人願意觸黴頭,使得工作進展順利。

    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青雲至梁村的柏油路建設可以稱得上神速,糾紛也是極少,讓翹首以盼的村民興高采烈。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筆直寬敞的路基已經初見雛形,隻等著鋪設水泥和柏油,進行周邊的輔助設施建設就可以竣工了。

    有時候,劉睿在想,若不是有楊正等人常駐在梁村,恐怕這條公路要想修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呢,現在好了,以後柏油路修好之後,自己已經要在上麵享受一下風馳電掣的感覺。

    研究院給梁村帶來的第一個好處已經是實現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