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張振光代表主人給上梁的師傅們發紅包,這些紅包裏的錢數都是有一定的規則,三十六或者七十二塊錢,至於帶隊的師傅,可以拿到108塊錢。

    緊接著,‘拜梁’‘點梁眼’之後,一位屬龍和一位屬虎的親友按照左青龍,右白虎的方式緩緩地把大梁升起來,最後在大木師傅的主持下穩穩地定在柱頭上。以此同時,劉睿點燃了早已經準備好的一掛十萬響,頓時振聾發聵,煙霧繚繞。

    倒此,繁複的上梁儀式終於宣告結束,竹籃裏的餅幹糖果自然也就開始撒給到場觀禮的親朋,如同雨點般灑落的點心自然是讓娃娃們爭相瘋搶,場麵熱鬧之極。

    在劉睿的記憶之中,小時候能碰上親戚起大梁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可以搶到不少的糖果回家和弟弟妹妹分著吃。那種甜蜜的滋味至今仍舊讓劉睿難忘,現在看到其他的小蘿卜頭在嬉鬧,劉睿有點感慨歲月的流逝。

    相比以前更加繁瑣的程序,現在起大梁的儀式顯得簡單了些,不過還是有很濃的傳統氣息,讓劉睿看得津津有味。

    其實,上梁的時候,無論是程序的進行順序、供品的準備、良辰吉時的選擇都有著相當細致的規矩,不是那些在農村生活數十年的老人家是不會全部清楚的。大梁要刷成紅色,寫對聯的紙張要用綠色或者黃色,生辰和上梁時間相衝的人不能觀禮,各種晦氣的人也不能參加,……,起大梁可是一項很繁瑣的係統工程。

    主屋的大梁起好之後,養豬場的其他工程也就可以順利地進行,隻是兩天時間,所有房舍的屋頂都已經鋪好了檁條和望板,就等著往上麵鋪設瓦片就可以了。

    一開始,馮建考慮使用石棉瓦來封蓋養豬場的屋頂,說實話石棉瓦無論是修建、維修都是相當簡便,費用也很少。不過劉睿擔心石棉瓦在強烈日曬之下散發一些對豬仔生長不利的化學成分,建議還是用傳統的青瓦。

    以前青雲附近還有一個瓦窯生產瓦片,隻不過這幾年村民們蓋房子大多都是采用鋼筋水泥的天麵,已經和瓦片說再見了。沒有市場的瓦窯早已經是破敗,被填埋了事,現在要買到新的瓦片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了找到足夠的瓦片,馮建跑遍了梁村上下,才從一些拆過房子的村民手中收購了數萬張瓦片,總算是滿足了養豬場的需求。

    養豬場的工程在順利進行,幾個沼氣池在常平等人的督促下,也早已經是完成了各道工序,開始往裏麵加入發酵原料,準備投入使用。在農村,有太多適合沼氣發酵的原料,特別是最近剛剛秋收,曬穀場上遍布的稻草就是最佳的發酵原料。

    按照技術說明上的要求,劉睿往沼氣池裏麵投放牲畜的糞便、稻草、湖底淤泥還有一些氮肥作為微生物的營養劑,再往裏麵注入水,密封之後就等待微生物發酵最後產生沼氣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