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以來,隨著村民們的收入不斷提高,拆房蓋樓的村民是越來越多,馮建的建築隊也是如同滾雪球一樣,不斷壯大。這兩年,馮建的建築隊已經發展到了青山縣城,成立了建築公司,開始承接一些社區建設、廠房承建之類的大型工程。

    作為從梁村走出的能人,張振光自然是相當熟悉,因此養豬場的計劃一出來,他就聯係了馮建。

    馮建聽說老支書要建設養豬場,當然不會怠慢,親自帶著兩個技術人員趕回家,跟著張振光來到了高地。

    這段時間,馮建沒少從其他人的口中聽說劉睿折騰的事情,知道這個劉家的大小子並不像年齡上表現得那麽稚嫩,倒不會因為是他出麵和自己商量養豬場的規劃而輕視。

    就這樣,劉睿、馮建還有兩個技術人員就沿著高地一邊走,一邊討論養豬場各個功能區的設定以及建設規格。

    劉睿這段時間以來,接觸了不少的養殖技術資料,對於大型養豬場的規劃也有過相應的研究,再加上家裏養豬也已經有十幾年的曆史,耳濡目染之下,並不僅僅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書生。

    馮建的建築公司前段時間也曾經承接過大型養豬場的建設,也擁有相關的經驗,並不是一點不懂的新手。

    兩方遇到一起,再結合實際的情況,一個利用地形地勢、依照方位、風向等等因素綜合考量的設計方案就新鮮出爐了。

    在高地的最中央,將會給規劃為肉豬舍、母豬舍、育崽室以及觀察室等等核心區域,這裏地勢開闊,輕易不會有汙染,可以保證豬豬們健康成長。

    在高地背後的斜坡上,劉睿準備改造成一個大型的沼氣池,既可以減少豬舍糞便尿液對周邊環境的汙染,發酵之後的沼氣液更是可以成為菜園最好的肥料。有了這些沼氣肥,哪怕空間泉水讓菜園的產量和品質上幾個台階,也是有借口了。畢竟,在農業科普資料上就寫著,利用沼氣液澆灌農作物,可以增長50%左右。

    高地麵前平坦的沙地,就是將來菜園的範圍,從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這裏有將近三十畝的麵積。這裏初期的規劃是菜園,但是隨著養豬場的不斷發展,或許這裏還會成為新的豬舍所在地,或許沒有太大的改變,一切都要看以後的情況如果發展。

    和馮建商談好大概的方案之後,馮建的建築公司還得拿出具體的設計方案以及預算,張振光這邊要支付相應的工程款,建築公司才會開始動工。

    這一次,為了減少麻煩的事情,劉睿說服大舅采用包工包料的方式進行,而不是像以前農村蓋房子那樣,請親戚朋友來幫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