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海那邊的效率很高,隻過了兩天就拿到了檢測報告,事實證明劉家的出產的蔬菜不僅沒有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也是遠遠低於國家標準,稱得上是綠色食品的典範。

    這樣的結果讓鄭大海開心不已,劉家的蔬菜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還可以節省成本,可謂一舉兩得。

    有了檢驗報告,鄭大海才能按正常的程序讓公司采購部的負責人孫皓到上梁村和劉睿簽訂合約,等到一個星期之後,‘俏江南’開始試營業就履行合同了。

    按照合約的規定,劉睿每天要提供兩百斤的新鮮蔬菜給‘俏江南’,如果遇上節假日需要增加供應,‘俏江南’方麵需要提前通知。運輸問題由‘俏江南’負責,平時合作之中出現的細節問題,需要雙方共同協商解決。

    孫皓雖然對於鄭大海執意讓自己到上梁村這樣的窮鄉僻壤收購食材有點怨言,但是對方是行政總廚,在原材料采購的話語權比自己還要大一點。

    這也是餐飲企業的特殊之處。

    在涉及食材原料的采購上,行政總廚的意見往往有著較高的權威,隻要在客觀條件上達到公司規定的標準,采購部也隻能是照辦。

    因此,哪怕他心裏有些不滿,也隻能來到上梁村了。

    不過,當孫皓看到劉家略顯簡陋的菜園,他心裏存在一個疑問。

    究竟這樣不規範的菜園究竟能不能生產餐廳所需要的食材?

    沒有留在劉家吃飯,孫皓在簽訂合約之後,就急匆匆地騎著摩托車離開了上梁村。對於孫皓來說,其實他並不看好劉睿這個合作夥伴。

    “一天兩百斤是不是太多了?我們的菜園產量能夠跟上嗎?”孫皓離開之後,劉家宏細細看過合同,有些憂慮。

    自家的菜園子滿打滿算也不過三畝地,一天兩百,一個月就是六千斤,這可不是小數目。

    “爸,你放心吧!我從書上學到的新技術,這麽大的菜園,很容易就能達到要求的。”劉睿自然無法說出空間泉水的存在,隻能把一切情況推到書上。

    “那就好!”看著兒子滿臉自信的模樣,劉家宏也沒有再說什麽。

    這段時間,劉睿有時間就在翻看一些種養技術資料,劉家宏也以為兒子從中找到了相關的技術和解決辦法。雖然劉家宏因為家境的關係,隻讀到了初中,但是他卻相信,知識就是力量。

    劉睿最近的舉動也是盡量要讓菜園的高產有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不然回頭村民們問起來,自己一問三不知,那不就出糗了嗎?

    在農村,基本上有什麽事情都傳得很快,這幾天,劉家經常有外人進進出出,倒是引起了不少村民的關注。有些相熟的村民就借著上劉家買酒、聊天的借口,旁敲側擊地想要打聽最近又有什麽新動作?

    上次劉家準備種小番茄的事情,很是讓村裏的三姑六婆、閑漢人等在茶餘飯後多了不少的談資,大家自然希望劉家變成新聞中心了。

    八字才劃了一撇,劉家人自然不希望就這樣咋咋呼呼地把事情宣揚到整個村子都知道。

    麵對鄉親們的詢問,他們也隻說是朋友過來辦事,絲毫不提菜園子的供應合同。雖然以後‘俏江南’會派車子來收貨,總會有人知道,但是到時候再說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