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紀大了,說不了太多,我隻能說一句,咱們老李家的孩子,咱們六山窪的孩子,不能落在外麵。其他的話,讓我的兒子替我說。”他終究是年齡太大,這個場合又讓他十分的激動,其他人也不敢讓他太過勞累。

    兩個老長輩連忙走過來,扶著他走下去。

    李順清走了過來,接過胡大德遞過來的電喇叭:“六山窪的親人們,我李樹清,是李家這一代的主事人。咱們其他的不說,我們李家早年離開家,忽略了一些事情,弄出了岔子。但是這個岔子,不能一直拖下去,如今我們回來了,當你入了李家的幾個分支,如今就正式的認祖歸宗,入我李家分支譜,寫在咱們六山窪大譜上。當著全村老少爺們親人的麵,我當年宣讀我李家二房分支的名單:李家二房長支,第二十五代孫……”

    下麵鴉雀無聲,但是幾家李家原來被認為是外姓,如今能夠認祖歸宗的人,卻是激動無比,李青更是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爸,爸,你聽,你聽,你是第二十八代二房次支的長孫,我是第二十九代孫啊。”李青忍不住激動的看著他爸。

    李青爸爸哆嗦著,嘴裏的煙都掉了:“好,好啊,咱們終於認祖歸宗了。咱們再也不是外行人,再也不用每年辭灶都要二十五了……”

    李青感覺想哭……

    別的不說,光是每年的辭灶,對他們幾家外姓人來說,就是一個坎。每年辭灶,別人家都是興高采烈的擺供品,磕頭求灶王爺上天美言。

    唯有他們幾家,卻不能和人家一樣,隻能等到二十五的時候,才能偷摸的辭灶,連鞭炮都不敢放。

    君辭三,民辭四,烏龜王八辭五六……這是當地民間對辭灶的一個習俗。

    君是說的並不是過去的皇帝,而是泛指朝廷官員大富大貴之家,當然也包括皇帝,是二十三辭灶。隻有他們辭灶之後,普通的老百姓才能跟著在二十四辭灶。而二十五,二十六辭灶的家庭,在外麵,總是讓人用怪異的眼神看。那種怪異的眼神,總是讓不管大人孩子,都是渾身難受。

    李家這樣沒有辦法認祖歸宗的外姓人,就被歸為二十五辭灶的群體……在這一點上,他們甚至不如真正的外姓人。真正的外姓人,人家二十四辭灶沒問題,名正言順。人家隻是住在這,祖宗是有的。而唯有這裏的幾家李姓人是個極其特殊的例子。

    這還隻是一個辭灶,更別說其他時候,比如過年,比如祭祀。

    “爸,今年過年的時候,我跟著您,去給老祖宗磕頭。”李青突然說道。

    李青爸爸用力點點頭:“今年,咱們九叩大頭。也讓他們看看,咱們老李家沒忘了祖宗規矩,老祖宗的規矩咱們都記著呢。”

    而這個時候,李青媽媽卻低聲道:“那每年分紅,咱們不用再隻拿普通員工的分工和普通村民的分紅,能拿到六姓分紅了吧?”

    李青爸爸頓時黑臉了……這個時候,你特麽談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