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國笑道:“那不是計劃麽?明年的計劃對不對?這不才是今年,明年說不準就有四萬畝呢。”

    “可是我們現在不管是人手,還是資金,都不具備條件。四萬畝肯定不行的。這個計劃就是荒唐。”劉清漣苦笑道。

    吳忠國笑了起來:“當年大躍進的時候,別說兩千多口人一年多開三萬畝,一畝地糧食產量十幾萬斤的事情,還都上報紙被表揚呢。”

    “可是那個時代是那樣,現在都是務實的。”劉清漣著急道。

    吳忠國點了支煙:“這計劃呢,總歸是有變化的。我們計劃了,但是未必能完成。這樣吧,到時候,你們就介紹說,計劃分為前中後三期,前期一萬畝,中期,也就是明年,兩萬畝,五年之內四萬畝。計劃總得一步步來吧?對吧?這誰也挑不出毛病來。你在國外,難道做事就隻看眼前,不做個長遠打算?”

    劉清漣一愣,好像……也對,點了點頭:“長期願景當然是有的,您的意思是說,我們可以把這個當做長期願景。”

    “你們好聽的說法這樣說,老百姓說法,那就是長遠算計是這麽算計的。其他的都這樣來,誰也說不出啥。而且,我們就幾個村子,敢做這樣的打算,而且目前幹的挺好,這就已經足夠讓上麵滿意了。你們趕緊改個計劃出來。拿給上麵看。不用太相信,終究咱們正式開張才半年對吧?”吳忠國笑了起來。

    劉清漣幾個人都是麵麵相覷:原來可以這樣……

    不過想想也對……

    但是縣領導那邊怎麽匯報上麵的,可以用書麵抄寫錯誤來帶過去。畢竟這大喜事之下,有點衝動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但是時間不多,所有這裏能拿筆的都動員起來,一個人分了一份,然後立刻開始整改出一份長期遠景來。

    蘇麗正好在這裏,那也不能跑了,也分到一份工作。

    忙碌到十一點,大家算是鬆了口氣。幸虧做這種計劃對劉清漣,齊海運,趙飛雪他們來說,都是輕車熟路,隻是做個長期願景,並非具體的工作計劃,還是簡單的。

    劉清漣最後進行總結整改,他知道,華夏的政府裏,高手如雲,一個不小心被看出破綻就不好了。華夏政府,你沒看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的景象:國考!

    國考絕對集中了整個華夏最優秀頂尖的人才,這群人進入了政府機關之後,可以說,政府機關是所有華夏的組織中,絕對素質最高的一個存在。

    國外是一流人才去公司,二流人才去從政。而華夏,千百年來,從來沒變過的:一流人才在政府,二流人才去公司。

    看到其中一份文件,劉清漣舉了起來:“1809號,關於銷售部分的這個部分,誰做的?”

    蘇麗一愣,站了起來:“是我幫忙做的。怎麽了?有錯誤?”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